科技支撑防灾减灾丨新疆阿克苏:气象赋能  为“金苹果”披上“银铠甲”

2025-09-07 18:33: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人人夸”。日前,记者随中国气象局“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新疆阿克苏丰庆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园,只见枝头挂满红艳饱满的苹果,空气中果香浮动。果园上空,整齐架设的防雹网如银色大伞,保护着这片“甜蜜产业”。

“我是气象服务的受益者,今年苹果又是一个丰收年。”见到记者,合作社理事长杜民超激动地说。这背后,藏着一个冰雹“劫”后重生的故事——一场从损失百万到挽回四百万元的逆转。

阿克苏作为“中国红富士之乡”,凭借天山雪水、充足日照和昼夜温差,孕育出独一无二的“冰糖心”苹果。然而,这里地处北半球中纬度雹灾活跃带,尤其是红旗坡——新疆冰糖心苹果核心产区,又是冰雹频发区,加之毗邻机场,处于航空管制区,无法开展常规防雹作业。

2021年,一场轻微雹灾,就导致杜民超400亩果园每公斤苹果少卖3元,直接损失超百万元。

“冰雹灾害不仅砸落当年果实,更损伤果树花芽与枝条,造成次年苹果减产。”阿克苏地区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副高级工程师刘海蓉告诉记者,冰雹之害远超当年,雹灾后的连锁反应会持续打击当地苹果产业链发展。

面对“天灾”与“空域”的双重限制,气象部门一直在寻求破局之路。2021年,阿克苏地区气象部门调研发现,机场周边空域管制区内有18万多亩果园面临雹灾风险。气象局联合林草、农业等部门编写专题报告,推动防雹网大规模落地。目前,管制区内已有3万余亩果园架设防雹网,约占五分之一。防雹网成为农户的第一道物理防线。

2024年7月,冰雹再袭红旗坡,指肚大小的雹粒砸下,但防雹网成功护住80%商品果,为杜民超挽回400万元损失。今年,合作社8400多亩苹果预计产量11200吨,收入有望超过6700万元。

除了被动防护,阿克苏气象部门更积极构建主动防雹体系。温宿县被确定为雹云策源地,气象部门在此设立防雹作业点,通过多雷达协同监测,提升雹云识别率30%,绘制“雹云行军图”,力争在冰雹形成初期实施人工干预。

“有时防雹作业时间只有几分钟,作业和指挥都要快、准、稳。”温宿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主任付江彪介绍,科学指挥、快速精准作业是成功防雹的重要一环。

在温宿县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人影智慧化管理考核系统正在运行,雷达实时扫描获取的云图与各作业站点位叠加,流动作业车实时移动路径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中央,人影办接收和下发的各种作业指令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为确保在稍纵即逝的作业窗口期快速响应,阿克苏气象部门还自主研发了人影智慧化管理考核系统,实现作业车辆监控、弹药消耗预警和效果评估一体化,构建地、县、站三级联动指挥机制。同时,通过人影炮射作业空域申报系统与相关部门实现同步在线审批,空域批复率提升26%。

冰雹擅长“游击战”,单打独斗注定失败。为形成防雹合力,阿克苏地区气象局还建立“部门协同、区域联防”机制,突破行政分割,实现全地区弹药统筹调配,真正实现“一盘棋”联防。

“气象服务是咱心底的定心丸,”杜民超说。远处的托木尔峰脚下,雷达天线缓缓转动,防雹炮阵严阵以待。灾害的阴云终将散去,在这片“塞外江南”,气象科技正默默守护着枝头青果向火红“冰糖心”的蜕变之路。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