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裴宇
“注采701班,日产油量较昨日下降0.3吨,虽未触及预警线,但趋势值得关注!”9月8日8时,大庆油田采油五厂第七作业区生产指挥中心技术人员吴龙飞盯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第一时间向班组相关负责人发出提示。这是采油五厂第七作业区推行油藏预警机制的一个缩影。
目前,采油五厂开发的杏南油田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精细动态分析、精准掌握产量与递减变化趋势、提升油田开发方案针对性及管理效能,成为进一步提升老油田开发水平的关键。2025年年初,大庆油田以采油五厂第七作业区为试点,推行油藏预警机制,为管辖的5个注采班组建起了七套全流程、立体化的人工监测与研判体系。如今,油藏预警机制正以“早发现、早提醒、早干预”的精准效能,最大限度压缩产量下滑空间,为聚驱开发调整预留充足的响应时间。
“过去是等问题找上门,现在是追着问题跑。”第七作业区技术管理室技术人员白玉果深有感触。
油藏预警管理机制围绕产量波动,对油藏、区块、注入井等12项核心指标进行在线采集、自动监测,在油藏动态分级分类的基础上,实现指标预警、超标报警,进一步提高了油藏分类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同时,结合不同类型油藏产液、油量等指标变化特征,形成三大类15项减产原因、四大类10项增产原因诊断标准,明确增产、减产原因,并智能推荐措施治理方向,实现了由人工分析向自动智能初步分析的转变。
“一旦指标‘踩线’或出现异常苗头,技术团队便会第一时间介入,24小时内完成原因排查。”白玉果告诉记者。
在信息化建设配套完善的基础上,技术人员还围绕注入井、地面设备、地面管网以及井组油藏动态等不同方面,将技术方法沉淀为不同的预警模型。
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给油田带来的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减少故障延长设备寿命、提高油井生产时率、降低维修成本。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第七作业区躺井率同比去年下降0.56个百分点,维护作业成本和单井维护作业成本都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