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9月8日,记者从施普林格·自然获悉,该机构已正式成立中国学术顾问委员会,并于近日在北京举行首届论坛。
据介绍,中国学术顾问委员会汇聚了25位各界领军人物,他们来自科研院所、科研资助、政策制定、企业科研等致力于推进中国科研发展的机构和组织。这些委员会成员将通过分享相关经验与真知灼见,帮助施普林格·自然加深对中国科研生态系统的了解,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说:“我们很早就计划在中国设立学术顾问委员会,我很高兴看到它变为现实。该委员会将使我们能够强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承,继续通过我们备受信赖的品牌旗下的期刊、图书和服务来更好支持中国科研界。”
在科研和学术传播处于快速转型的时代,理解并满足科研生态系统中重要利益攸关者的需求,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科研是一项全球事业,但每个国家又面临着其特定生态系统内的独特挑战和优先事项。《自然》总编辑暨自然系列期刊首席编辑顾问玛格达莱娜·斯基珀(Magdalena Skipper)博士表示,中国学术顾问委员会旨在帮助应对中国科研领域的重要优先事项,它也是施普林格·自然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委员会以推动全球科研及传播为共同目标,这契合施普林格·自然‘共促进步’的使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朱永官说:“祝贺施普林格·自然中国学术顾问委员会的成立,很荣幸能够参与其中。我期待与其他成员一道,通过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推动中国科研和创新。”
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新基石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研究院等机构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参加了首届论坛。
据介绍,中国顾问委员会成员将每三年轮换一次,以确保持续吸收新鲜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职业生涯早期的科研人员、女性科学家等不同群体,都在委员会中获得充分代表。2021年以来,施普林格·自然已在美国、欧洲、日本、非洲、韩国和拉丁美洲等地设立了学术顾问委员会,形成了一个全球合作的网络。各委员会每年都就不同主题举行线下会议。
(施普林格·自然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