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9月7日,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在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作为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重要同期活动,展会以“从蔚蓝到未来——蓝色•海洋•科技”为主题,设置五大展区,汇聚450余家企业和机构,集中展示海洋科技、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成果,描绘出一幅“未来海洋”新图景。
在海洋发展成果展区,一款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方形设备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关注。这是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发的海上风电多功能智能化移动检测机器人。依托磁吸附和边缘控制技术,它能“飞檐走壁”,自如地在塔筒筒壁上攀爬,不仅能实时发现塔筒表面缺陷,还能识别风机运行状态和评估其结构振动异常。
山东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李云峰介绍了一款大型海工模块喷砂作业机器人。“在大型海工模块及船模的建造过程中,需要对钢结构表面进行喷砂作业处理。这款机器人主要是代替人工来完成喷砂作业,其效率最高达80平方米每小时,可替代大约5个喷砂工人。”李云峰说。
本届博览会首次设置海洋生物医药展区,展现了从海洋生物资源到终端生物医药产品的完整生态与创新成果。除了带着先进展品参展,还有不少企业将成果发布会、合作签约会开到了现场。
今年4月,逢时(青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成立海洋多肽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以南极磷虾为原料进行海洋多肽药物研发。本次博览会现场,双方共研的海洋多肽成果发布,吸引了大批参展商关注。
(张进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