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驻南非记者 冯志文
初春,南非北开普省的茫茫戈壁滩生机勃勃、鲜花烂漫,其中最为耀眼的“花朵”是坐落在波斯特马斯堡以东30公里的南非红石光热电站的“向阳花”。由41260面定日镜组成的“花瓣”,环抱着高达247.55米的“花蕊”——光塔,构成了面积达7公顷的巨型“向阳花”,照亮了中南绿色能源合作的光明未来。
南非红石EPC光热电站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项目装机容量100兆瓦,是南非首个,也是装机容量最大的熔盐储热发电项目。该项目于2021年4月开工,2025年5月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
红石项目采用先进的塔式熔盐光热技术。核心设施包括一座247.55米高的集热塔及41260面定日镜(单镜采光面积25.79平方米)。系统通过无线追光技术将太阳辐射精准反射至塔顶吸热器,并依托12小时熔盐储能系统实现全天候稳定供电。每年可提供480吉瓦时清洁电力,可满足2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需求,有效缓解了南非年均300天以上的限电危机。
根据南非能源部数据,红石项目将使全国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1.2%,大幅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年替代标准煤14.7万吨,进一步推动实现“2030能源转型计划”。在气候行动方面,项目全生命周期度电碳排放较光伏电站低37%,年减排二氧化碳42.6万吨,有力支持了南非2030年减碳28%的目标,贡献该国2030年减碳总目标的4.3%。
在红石项目中,通过刚性履行经济发展义务,开创了中非合作新范式。在项目实施中融合先进技术与属地化运营,注重环保履责及社区关系建设,通过创造就业、技术转移为南非社会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使该项目成为支撑南非能源安全、经济复苏、气候行动和区域领导力战略的核心基础设施。
红石项目的建成证明,中国技术可系统性破解非洲“能源短缺—生态脆弱—就业不足”的发展困局。在日照资源丰富但干旱缺水的地区,通过光热技术,每公顷土地年输出的清洁电力可满足450户家庭需求,同时创造0.6个长期技术岗位。红石项目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向全球高日照国家提供可复制的“光热+储能”解决方案树立了典范。这不仅标志着中非合作从基础设施输出迈向绿色技术协同创新的新阶段,更彰显了中南两国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切实转化为能源转型行动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