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近日,第十一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和“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在广州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举行。在与国内外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同台竞技中,广西南宁市参展项目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新颖的创意构思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脱颖而出,共荣获金奖3项、银奖14项、铜奖12项,总计29个奖项,充分展现了南宁市青少年科创教育的显著成效,“南宁科创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异彩、迸发活力。
成绩的背后,得益于南宁市科技馆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构建普惠式科创培育体系的持续努力。作为提升全市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核心阵地,南宁市科技馆紧紧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以“燎原计划”科创研学活动品牌和“创新少年培育工程”为重要抓手,推动优质科技资源下沉基层学校,探索出一条具有南宁特色的科创教育发展路径。
为实现科创教育的广泛覆盖与深度渗透,南宁市科技馆积极对接中国发明协会等国家级专业机构,以国家级资源平台打破地域与资源壁垒,让更多学校和学生享受到优质科创教育。通过“基地共建+品牌共创”模式,科技馆有效将科创资源转化为普惠教育动能。依托中国发明协会的大力支持,打造全国科技馆第一个、面向东盟国家第一个、西部开发地区第一个的中国发明协会“燎原计划”中小学创新创造教育科创研学基地,持续引进优质资源与专家力量;同时推动“燎原计划”科创研学活动本土化与特色化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与学科知识融合。创建“创新少年培育工程”全国首批实验基地,探索青少年贯通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截至目前,南宁市“燎原计划”科创研学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覆盖中小学550余所,开展活动近1000场,受益师生超过80万人次,显著提升了科学教育的普及率与实效性,全面提高了青少年科学素质。
针对以往青少年科创活动中存在的“有创意、难落地”“缺指导、不系统”等问题,南宁市科技馆创新构建“协会专家+场馆科技工作者+学校科技辅导员”三方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提供从创意激发到项目孵化的全流程支持。通过科普讲座、科创实践课堂和一对一项目辅导等多种形式,助力青少年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四年来,全市中小学累计成立科技社团和学习小组200余个,培育学生发明创意作品近900项(件),其中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已有30项获得授权。
南宁市科技馆还积极搭建高层次展示交流平台,打通“校内培育—赛事输出—成果转化”全链条。通过组织参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际发明展览会等权威赛事,推动优秀科创成果从南宁走向全国、亮相国际。近四年来,科技馆共推荐110多项青少年发明创新作品参加全国、国际大赛,获奖90多项,逐步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循环。
“我们不仅要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更要帮助他们将‘有趣的灵感’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自信、锻炼能力、拓宽视野。”南宁市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注重体验、强化过程、支持转化的科教理念,正是南宁市青少年科创教育成果频出、屡获佳绩的重要基础。
据悉,南宁市科技馆将继续深化“燎原计划”科创研学活动、“创新少年培育工程”“八桂青少年英才培养计划”等品牌项目,拓展与国内外优质科教资源的合作,完善科创教育服务体系,助力更多青少年学生实现科创梦想,让南宁青少年科创力量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