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遗爱湖水系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有了新成果

2025-09-08 22:00:1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记者9月8日从中建二局获悉,由该单位承建的湖北省黄冈市重点民生工程——遗爱湖水系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一期项目完成竣工验收。

该项目总施工长度约13公里,覆盖城区面积280公顷,共包含排涝工程、新港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两个方面的内容。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提升遗爱湖水质,促进遗爱湖风景区周边文旅产业生态化融合。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遗爱湖公园占地5400余亩,水域面积近4000亩,园内有万余株古树。在这座公园的“心脏地带”铺设主干管网,无异于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项目团队摒弃了传统的“大开大挖”,创新采用“不同标高交叉管线共井同期施工”集成方案。通过反复推演与深度优化设计,让管道从现状道路下、湖间道路内、山体间、仿古建筑旁穿越,宛如在景观肌理上穿针引线,成功实现“零移植”珍贵古树名木,提前1个月完成园内施工任务,保障了公园春节重大活动运营,在繁华景区中悄然完成基础设施的蜕变升级。

面对贯穿城区、长达7公里的市政污水干管及径流污染收集工程末端压力管段,传统明挖方案意味着沿线单位、居民生活的长期阵痛与景观的撕裂。项目团队组织多轮地下管线物探,深入摸排地下环境,利用微型顶管机头以极小的推力精准掘进,成功解决大直径拖拉管短距离转向的问题。正是凭借前沿技术与精细化管理,项目团队实现了贯穿全线“零明挖、零占路、零扰民”的施工目标,在繁华都市的地下静默织就一张绿色收集网络。

当径流污染收集工程昂首挺进后期冲刺阶段,一片复杂的地质区域却骤然化身为“拦路巨兽”——因长期地貌变迁而深埋地下超过10米的“历史遗留高压管群”。针对管线深埋导致地面无法用仪器探测的问题,项目团队创新性地采用“阶梯式综合探测法”,获取管群精确定位后在有限范围内进行外径3600毫米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管曲线顶管,多种技术手段层层递进,相互印证,最终一举穿透复杂地层与无主管线的双重封锁,让项目直接避免了400余万元的管线迁改费用,并缩短该区间4个月的工期,为工程如期竣工扫清了终极障碍。

从景区生态的“零扰动”守护,到7公里城区地下的“静默穿越”,再到深埋历史谜题的智慧解锁,项目团队以科技为笔,以生态为卷,在长江之滨书写了现代基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遗爱湖的变迁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当一湖碧水与城市发展相融共生,生态资产终将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图片由中建二局提供)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