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李洁 李玉辉
日前,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主办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子任务“华北旱地区耕地健康定向培育技术模式集成与示范”工作推进会在山东德州庆云召开。本次会议聚焦耕地健康培育技术模式的集成与创新,旨在提升华北旱作区耕地土壤健康和生态功能。多家科研单位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
会上,中国农科院重大任务首席科学家张会民研究员介绍了项目整体情况;子任务负责人随后分别详细汇报了研究进展与实施成效,并围绕华北旱地耕地健康培育技术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专题汇报。与会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赵同科、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陈章全等在土壤健康概念与评价标准、土壤健康与作物生长关系、技术参数及效益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强调要加强子任务之间的协同机制,形成整体合力。
据介绍,在任务推进过程中,科研团队已构建了全国典型区域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最小数据集;开发了耕地土壤健康指标数据库;创建了系列土壤健康培育与生态功能协同提升的技术与产品。依托该任务,已产出2项行业标准和2项省部级主推技术等重大成果,为耕地健康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走进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庆云试验站,观摩了土壤健康培育田间试验与核心示范区建设,了解耕地健康定向培育技术模式在华北旱作区的应用成效。专家们强调,要通过科学判别耕地土壤健康状况,开展分区分类研究,创新和集成可推广的靶向培育技术模式。未来,相关科研团队应继续推进示范推广,为提升华北旱作区耕地质量和农业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