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孟姝轶
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东北林业大学的讲台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却又在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跨越山海,重新走上西部讲台。
在他们的助力下,塔里木大学荣获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三等奖13项,取得历史性突破。河池学院2022级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沈兴平取得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广西赛第十三名的成绩,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2021年以来,东北林业大学按照教育部“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先后向河池学院、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派出了23名银龄教师,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59岁,他们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为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发展,贡献了东林力量。
塔里木大学是中国距离沙漠最近的高校,这里常年风沙漫天、气候干燥。环境的不适还能克服,但教学的不适,则需要这些干了一辈子的老师们打破原有教学方式、设法闯出一条新路。
孙中武在河池学院主讲《生物化学》,他发现学生基础不同,按照以前的讲法,学生理解不了。基于此,孙中武带领所在的生物化学教学团队提出“一”“多”“强”“变”的教学改革策略,即一条主线贯穿全课程、多措并举多元化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和过程性考核、灵活变通教学策略。经过三年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释放,此教学模式也在河池学院广泛应用。
西部地区的学生有一部分胆小、怯场,上课不发言、不提问,也很少与老师互动。吴淑杰经常对学生们说:“敢于挑战是成功者的品质,你们都很聪明,某些方面与名校学生不相上下,要勇于突破自己。”一些学生开始慢慢主动找老师,吴淑杰总是对学生积极主动的行为表示肯定。现在的线下课堂中,氛围较之前活跃了很多,吴淑杰非常欣慰。
刘曙光在塔里木大学主要讲授《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消防工程》等相关课程。“以前,这里学生考试都是死记硬背,但咱这些课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刘曙光很快改变了以往的考试形式,“我借鉴东林形成性考试方法改革的经验,实行开卷考试,题型也更加开放。我让学生们结合工程案例,找出问题并写出解决方案。”如今,刘曙光的考试形式已经被塔大其他专业教师接受和认可。
除了站好三尺讲台,东林的银龄教师还挺膺担当,为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术眼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现在河池学院教务处利用“智慧教室”平台为孙中武录制了生物化学全套的教学视频,供年轻老师们长期学习。孙中武花费大量时间聆听年轻老师们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每次听完课,他总是把自己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年轻教师,希望他们尽快成长。
吴淑杰在人工智能学院建立了教师教学分享群,经常给年轻教师提供大量有关混合教学设计创新的案例、信息、理念、方法、手段,年轻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刘曙光所在的塔大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专业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都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刘曙光就利用自己十几年的工程设计及施工经验,从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从制图标准到设计规范,对青年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作为支教的银龄教师,我们就是一颗种子,后面的星星之火,还要靠受援学院的师生们自己来点燃。”魏东波经常对随堂听她课的年轻老师们这样说。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