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抗战烽火逼近杭州,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决定迁校。从浙江杭州到贵州遵义湄潭,浙大师生带着全校“家当”西迁2600多公里。渡江时船只稀缺,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推下自己的行李箱,也不舍得扔下图书和器材。最终,大部分仪器未损坏、散失,物理系连玻璃仪器和米尺都没有破损或丢失一件。
(科普时报记者 毕文婷 实习记者 陆越)
1937年11月,抗战烽火逼近杭州,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决定迁校。从浙江杭州到贵州遵义湄潭,浙大师生带着全校“家当”西迁2600多公里。渡江时船只稀缺,竺可桢毫不犹豫地推下自己的行李箱,也不舍得扔下图书和器材。最终,大部分仪器未损坏、散失,物理系连玻璃仪器和米尺都没有破损或丢失一件。
(科普时报记者 毕文婷 实习记者 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