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辑圈点丨“土卫二”有机分子或源于土星辐射,该卫星海洋孕育生命可能性有待评估

2025-09-12 01:01: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欧洲科学家研究称,在土卫二表面裂缝喷涌出的水柱中检测到的有机分子,可能并非源自其地下海洋深处,而是由土星的强大辐射作用于卫星表面冰层所形成。这一研究结果10日发表于美国科学促进会官网,让土卫二有机分子的起源问题再现争议,并对未来评估土卫二海洋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具有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土卫二羽流中探测到的有机分子,被视为是其地下海洋可能支持生命存活的有力证据。科学家根据探测器数据,曾先后在羽流中确认存在氢气、甲烷、二氧化碳和复杂的有机大分子,以及氢氰酸、乙烷、乙炔和甲醇在内的多种关键有机物。由于这些化合物是参与形成生命起源所需的“生命前体”分子,因此进一步强化了“土卫二宜居”的假说。然而,期间也伴随诸多争议,相关解释存在多种可能。

“我们的研究表明,这些分子可能是在地表或羽流中,由辐射驱动的化学反应生成的,而非来自地下海洋。”罗马国家天体物理和行星研究所科学家格蕾丝·理查兹博士表示。

此次团队利用匈牙利HUN-REN核能研究所设施,模拟了土卫二“虎纹”区域表面和裂缝壁的冰层环境。实验中,冰样包含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被冷却至零下200摄氏度,并用离子束轰击,以模拟土星辐射带的高能粒子环境。结果发现,辐射与冰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分子,包括一氧化碳、氰酸盐和铵,更重要的是,还生成了氨基酸的前体分子——这些是构成蛋白质、驱动代谢、修复细胞和输送营养的基础。

团队认为,所谓生命前体分子,很可能是在地表通过辐射作用原位形成的,不一定来自地下海洋。这并不排除土卫二海洋可能具备生命存活条件,但它提醒人们必须谨慎,不能仅凭羽流成分就断定其存在生命或宜居环境。

要准确区分哪些有机物源自地下海洋,哪些是由辐射与冰层相互作用在地表生成,将是一项巨大挑战。未来任务的数据至关重要。目前,欧洲空间局正在考虑将一项专门针对土卫二的探测任务纳入其“2050航程”科学计划,为解答这一关键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总编辑圈点

人类地外生命探测策略,可能会因此而有所调整。因为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悖论:在寻找生命迹象时,环境本身也可能“伪造”出生命的化学迹象。以土卫二为例,未来任何在冰卫星羽流中检测到的有机分子,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来源甄别”,否则极易将宇宙的化学活性误判为生物信号。这削弱了一些单一指标,譬如有机物存在的证据权重,但推动了今后探测任务向深层采样和原位分析升级。长远看,该研究为太阳系乃至系外行星的生命搜寻,设立了更严谨的门槛。

责任编辑:左常睿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