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通讯员 曾卓
9月11日,广东韶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韶关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韶关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围绕促消费、促外贸、促文旅、促农民增收、促媒体转型目标,为食用菌、兰花、黄金柰李、翁源三华李、贡柑等特色农产品和丹霞山、南华寺等景区景点,量身定制一揽子“媒体+”计划,将媒体资源深度融入农产品流通全链条,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韶关食用菌主要品种年产量占全省60%以上,如何真正打响韶关食用菌的名声,让食用菌更有知晓率、更具品牌化?《方案》提出,通过举办厨艺比拼大赛、推出菌香温泉火锅宴、打响“蘑力”半程马拉松品牌、邀请头部主播带货等方式,推介讲好菌菇产品故事,围绕农文旅资源开展创意传播营销,带火温泉和食用菌产业,助推食用菌火起来,带动提高韶关知名度、影响力。
作为韶关市花,兰花产业将借助“媒体+”力量实现持续发展壮大。《方案》提出,借助高铁站人流量大的优势,把高铁站打造成兰花品牌宣传的重要阵地,开展“兰韵韶关 花开旅途”文化推广活动,借助重要活动,以及春节、父亲节、“世界心理健康日”等重要节日节点开展宣传推介,提高兰花的知名度,带动产品出圈,促进生产销售。
品牌既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又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如何才能体现韶关优质农产品的价值?《方案》提出围绕韶关茶叶、乐昌黄金柰李、翁源三华李、仁化贡柑和长坝沙田柚、始兴杨梅和枇杷、新丰佛手瓜等农特产品,策划开展品牌推广、品鉴促销等“韶州好风物”专场活动,合力提升农产品的曝光度和美誉度。
如何打响韶关农特产品的品牌?《方案》提出,通过持续在联动发力和国际传播上下功夫,组织协调各级媒体、省内外网络大V、本土乡村网红及文旅达人,同步依托外宣渠道加大投放传播,多平台多渠道助力宣传推介,提升韶关的国际知名度,促进韶关更多农特产品走出去。
在聚焦“媒体+品牌”方面,《方案》提出积极拓宽传播路径、创新叙事方法、整合文化资源、畅通供需两端链接,做强做优“韶州好风物”专题宣传栏目,积极策划开展文化文艺宣传,深入讲好系列农产品故事,以文化赋能推动品牌建设、推进产品销售。同时发挥文化传媒人才优势,成立“媒体+”工作室,以“韶州好风物”直播间为龙头,成立电商联盟,实现媒体与农文旅产业同频共振。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