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 晶
在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的当下,如何以创新驱动服务贸易提质增效,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这场盛会不仅吸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而且让人们感受到:科技新场景已不是展厅里的“炫酷噱头”,而成为实实在在赋能新消费、开拓新增量的核心引擎,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新场景,正在开辟服务贸易“新天地”。服贸会历来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更是亮点纷呈。在服贸会举办期间,卫星通信、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集中签约,113家企业首发198项新产品、新成果,如全球首款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全球首个8K级超高清第二现场分发平台等。上述产品及成果借助服贸会平台,走向全球市场。这些创新不仅打破了传统服务贸易的地域限制,而且为行业开辟出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科技新场景,也在重塑服务贸易“新业态”。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3.9万亿元,同比增长8%,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这一增长背后,科技场景对重点服务领域的赋能作用尤为突出。在服贸会现场,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题展上5G-A、F5G-A双万兆成果,让高速通信服务触手可及;金融服务专题展中中国银联MCP支付、云智一体等AI创新业务,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安全性……科技与服务贸易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而且拓展了服务贸易的时空边界,让更多数字化、标准化服务实现全球流通。
科技新场景,还在激活服务贸易“新需求”。咖啡机器人制作拉花拿铁、足球竞技机器人进行赛事表演……这些贴近生活的科技场景既增强了消费者的互动体验,又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在文旅领域,借助VR、AR、MR等技术,观众可以“走进”热播剧拍摄场地、“触摸”殷商文物,还可以跟随数字人领略文化魅力,数字文创产品更是成为消费新宠。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显然,科技赋能的新场景,不仅培育出文博、旅游等领域的消费新热点,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沉浸式服务的需求,而且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服务贸易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服贸会为国际合作搭建了平台,也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元化、更优质的选择,许多展品甚至已经走进家庭与消费场景。未来,随着科技与服务贸易融合的持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更多科技新场景涌现,它们将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推动全球经济贸易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