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万齐梦 通讯员 王立军
近日,渤海湾畔某训练场硝烟弥漫,第79集团军某旅“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正在承担尖刀任务。连长阎伟下达指令,熟练指挥无人机和无人破障装备协同发起冲击。现场指挥员赞叹:“这个连队展现出了更胜抗战时的突击力!”
从平型关战斗的浴血拼杀到如今演训场的实战锤炼,连队官兵始终保持“猛打猛攻、首冲敌阵”的突击精神,乘着改革强军东风,向着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紧贴实战练技能
在连队有句老话:“见第一眼红,不拿第一脸红。”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之后,连队从省城千里移防至县城。面对新编制、新装备,连队超九成官兵不得不转改专业,种种新变化让许多昔日的技术尖子不知所措。
就在官兵陷入迷茫之际,连队党支部带领党员骨干组建突击队,率先投入专业训练。缺乏训练经验,他们便勇做开路先锋,大胆探索;缺乏现成教材,他们就逐字逐句钻研训练大纲,吃透内容;教学骨干不足,他们就紧贴实战化场景,在具体任务中培养人才。
连队通信技师兼班长申岭精通十余种通信装备操作,在多次重大演训任务中,总能凭借过硬本领化解装备技术难题。8年前,从步兵专业转岗到通信专业时,他也曾陷入迷茫。直到一次专业协同训练中,申岭负责的步战车通信系统突然中断,他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束手无策。
自那以后,申岭便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白天在步战车上苦练操作,夜晚钻研理论知识,遇到难题便向骨干请教、联系厂家技术员,直至彻底解决问题。凭借这股劲头,仅一年时间,他就成长为连队的通信技师,“人的体能会下降,但技能会不断增长,技能才是永久的”。这是申岭对待技术的态度。
改革转型,从传统步兵调整为装甲步兵,以申岭为代表的官兵们以思想转变为引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战转型,彰显出连队的责任担当。
瞄准前沿学本领
面对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新变化,连队加强新质力量作战研究,深入剖析最新作战特点,抢先推进连队无人化、智能化建设。
如今担任连队无人机操作教练员的刘名启曾经对专业理论学习并不感兴趣,直到参加了连队组织的一次战备教育,才开启了无人机技术研习之旅。
在那次战备教育中,指导员带领大家观看了前沿战场无人力量运用。看着这些新型作战力量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强大效能,刘名启心中感慨:“原来现代战争还可以这么打!”从那以后,他经常加班加点在图书室学习无人机操作知识,对无人机的操控愈发熟练。为了获得今年3月去上级单位学习的机会,他坚持每日勤学苦练,即使左手被无人机桨叶划伤也不停歇。最终,经过层层筛选和摸底考核,他成功获得了学习机会。
集训后回到连队,刘名启主动请缨担任无人机操作教练员,成为3位“传帮带”小教员之一。他将集训期间习得的知识教给每一位战友,牵头组建无人作战攻防小组,先学理论,再线上学习使用无人机模拟器,最后接触真机,探索形成了“组训—教学—实操”的无人机操作能力生成模式,有效推动了连队无人作战能力的生成。
谈及未来,刘名启眼神坚定:“要跟上未来战场的节奏,关键在于科技制胜。我一定要把所学所长充分发挥出来,为连队战斗力建设添砖加瓦!”
战旗高扬,映照滚烫信念;传人接力,续写突击精神。如今的“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正聚力备战转型,向新向未来发起新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