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9月12日,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博览会聚焦科技助残,设置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儿童康复、养老与无障碍设施、医疗器械/康复器械等展区,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
北京市残联以“科技助残 共享福祉”为主题参展,将高新技术与残疾人需求深度融合,生动展现北京市以“仁爱之心 关爱之情”持续推进科技助残等工作的崭新成果。
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区展示了科技助残的创新成果,包括AR字幕眼镜、字幕辅听设备、智能脑机系统、基因治疗药物、大脑胶水等助残产品。“互联网+辅具服务”展区通过触摸屏和电脑,展示辅具政策及辅具网上服务平台服务情况,现场为残疾人提供注册登记、辅具申请、辅具购买等服务。智能家居无障碍环境展区展示了居家无障碍环境应用场景,通过设立智能家居生态环境板块,用科技搭建起无障碍生活的桥梁。
据悉,北京市残联将科技助残研发应用作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一是创新辅具服务,强化政策引领。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全障别、全年龄段的辅助器具补贴制度,并打造“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打造高端平台,发挥示范效应。成功承办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论坛,11位中外顶尖科学家和科技企业领军人物围绕科技助残前沿技术展开深度对话。三是建设展示中心,推动成果转化。建成集发布、展示、体验、应用于一体的科技助残展示中心。首批展出脑机AI轮椅、基因药物等60多项科技成果。四是聚焦重点区域,推进机制创新。支持海淀区出台科技助残三年行动方案,建立43家单位协同工作机制,发挥区域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优势,建设科技助残“园中园”和“区—街—社—家”四级体验网络。
(科技日报记者 洪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