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浪涛 王兵兵 李威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地区,中铁十局同赛高速项目以一场绿色与筑路攻坚相融合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这一理念的时代内涵。
同仁,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同赛高速公路由此出发,连接青海和甘肃两省。项目平均海拔超3600米,部分路段穿越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秀保护分区、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沿线生态环境脆弱,对复绿工作质量效率要求极高。
面对高寒缺氧、植被生长季短暂的严峻挑战,中铁十局根据海拔高度、地质构造及边坡坡比等差异量身定制复绿方式。5米以下边坡优先采用铺草皮方式进行复绿,5米以上边坡优先选用拱形骨架复绿。取土场在使用结束后及时恢复地表植被,在周边设置截水沟控制雨水径流。选择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等适合高原生长的植物,实现防护与环保并行。
为保护高原珍贵水系,项目团队将桥梁跨河作业精准安排在枯水季节,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工艺,实现泥浆循环利用;通过砂石分离机与三级沉淀池,将混凝土拌和产生的微量碱性废水收集处理后重复利用;生活污水则通过新建排水管网统一收集沉淀,切实筑牢水环境安全防线,守护三江源的纯净长流。
据介绍,在建设过程中,中铁十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培训教育,设立科普宣传牌和标语,让全体参建人员绷紧环保之弦;定期开展“守护三江源”实践活动,通过清理河道周边垃圾、植树、现场巡护等活动,深化建设者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理解与敬畏;严格控制施工车辆和人员活动范围,保护草场、湿地等敏感区域,遇到野生动物主动“礼貌让行”;妥善处理厨余垃圾,避免吸引“不速之客”前来觅食。中铁十局将施工生产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彰显了“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生态智慧。
蜿蜒于青藏高原之上的同赛高速公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条绿色长廊、一条人文纽带,它承载着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雪域高原上的生动写照。中铁十局将继续做“两山”理念最坚定的践行者,持之以恒用绿色与智慧书写充满温度与责任的新时代基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