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9月10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拉开帷幕,一系列前沿科技与实践成果集中涌现,从技术落地、民生赋能到绿色转型,多维度激活发展新动能,以新质服务体系构筑起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大会成果发布环节,21世纪经济研究院/能源策工作室联合施耐德电气启动《领航未来·新质服务标杆案例集》,聚焦重点行业转型需求,分享新质服务从咨询到落地的全流程实践,为石油化工、大健康、电子、冶金、教育、数据中心、交通等行业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转型范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为,面对产业变革,单靠产业自身创新已难达高标准要求。“通过现代服务业与各产业深度融合,企业可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产品+服务’‘制造融服务’转型,更好适配市场需求,提升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开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拓展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同时,大规模设备更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等政策相继推出,推动设备更新迎来万亿级规模的市场机遇。“在这一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正通过数字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重塑产业生态,为企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中压及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徐韶峰说。
为全方位呈现“新质服务体系”升级创新成果,施耐德电气联合多家行业伙伴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发布《新质服务行业生态联合宣言》,旨在深化各方在联合创新、场景挖掘、规模化应用、专业服务领域的合作,以生态合力拓宽行业赋能边界。
徐韶峰说,新质服务既是企业质效提升的“倍增器”,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通过参与服贸会分享创新成果,不断升级的新质服务体系将融入各个细分行业,更广泛地赋能各产业用户,助力实现利旧焕新、智改数转与节能降碳,推动企业加速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