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9月12日,“沂蒙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文艺创作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来自山东文艺战线的代表齐聚沂蒙老区,围绕“沂蒙精神代代传”,共话红色文艺创作,共谋沂蒙精神弘扬,共创齐鲁文艺百花齐放的春天。
本次会议发布了《山东省“沂蒙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主题文艺创作传播规划(2025-2029年)》和《山东省文艺精品创作传播孵化实施细则(试行)》。
据了解,为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深化提升“齐鲁文艺高峰计划”,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主题文艺作品原创力、传播力、影响力,山东省委宣传部牵头制定了《山东省“沂蒙精神代代传”红色文化主题文艺创作传播规划(2025-2029年)》,加强优质文艺作品生产供给,每年推出不少于30部优秀作品,并在国家级重要文艺奖项中争创佳绩。《山东省文艺精品创作传播孵化实施细则(试行)》重点突出了明确支持对象、规范项目申报标准流程、注重资金实效等内容。近期,将开展第一批孵化项目征集评选工作,第一批计划遴选孵化项目10个左右,重点聚焦“沂蒙精神代代传”,向红色文化主题倾斜,形式上侧重支持影视剧、舞台艺术、网络文艺等视听类文艺作品(剧本),以及有转化潜力的文学母本。
近年来,临沂市深入实施“沂蒙文艺高峰”计划,推出纪录片《新沂蒙》、电影《大突围》等一批优秀作品,歌剧《沂蒙山》、京剧《燕翼堂》、情景器乐曲《沂蒙那段情》分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群星奖”等国字号奖项。在传播交流方面,该市对内深化红色小戏小剧创演,叫响“群众演给群众看、群众文化群众办”的全国性品牌;对外扎实推动“沂蒙精神代代传”主题宣讲进高校、进军营、进老区,在国内宣讲1万余场次、受众204万人。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该市出台全国首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地方性法规,规划建设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热播剧《生万物》《我们的河山》等450余部影视作品提供了最佳创作场景。
今年以来,临沂市开展了“沂蒙精神代代传”文学艺术创作传播活动,先后推出了文学、美术、书法等9大艺术门类、1万件作品。此次活动是近年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传播最广的红色文艺创作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