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9月12日,川渝涪江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暨成果转化对接会在四川遂宁射洪市举行。会议吸引了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相关农业技术专家及川渝两地企业代表100余人参会。
活动期间,专家们分别来到青岗镇、武安镇参观了遂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试熟化基地、射洪市水稻单产提升千亩示范片核心基地,对中试熟化基地水稻新品种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等工作进行了解。
“这里种植的是两系杂交稻品种的制种材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水稻专家任光俊介绍。相比成都平原稻区,在水稻制种抽穗期,位于涪江流域的射洪市平均温度要高2到3摄氏度。尽管川南稻区光温条件更好,但射洪较好的光温持续时间更长,可以超过一个月,因此更适合两系杂交稻制种。
在射洪市武安镇,水稻种植大户李德建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姚雄团队的指导下,在今年开展了200亩水稻单产提升示范种植。对于今年的水稻产量,李德建很有信心,预计今年示范田水稻单产将达到650公斤,比往年自己种植的水稻亩产提高了100公斤。
在当天下午的签约仪式上,射洪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签订科技创新合作共建协议。此次签约,射洪市将与各科研院所、高校围绕共建永久性科研基地、人才引进和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三大方面开展合作,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射洪乃至遂宁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近年来,射洪坚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智慧农业和品牌农业,培育壮大了现代种业、绿色渔业、白羽肉鸡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同时,以射洪7个乡镇为核心的遂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18所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园区建成川渝涪江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战略联盟专家工作站等22个创新平台,中试熟化基地等示范基地20余个,累计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380余个(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