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9月12日,“海淀之夜”活动中,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综保区)举办“电子围网新范式”发布暨移动哨兵启动仪式,亮出开关运作一周年实践成果,为首都外向型经济注入科技动能。
此次发布的“电子围网新范式”,通过“五线算法”精准识别人员穿越情况,“多网传递”秒级推送指令至机器狗,机器狗快速引导人员出区,全流程在海关监控指挥中心“数字孪生”闭环复现,实现海关无缺失、无接触、无盲区快速响应,以智能监管践行“无事不扰、有需必应”。
自2024年9月开关运作以来,中关村综保区在多方面突破。空间规划上,一期12万平方米研发空间已启用,满足精密设备入驻及研发需求;二、三期稳步推进,未来将打造中试基地、国际会议中心等,适配企业研发场景。政策与服务层面,重点打造产业共性技术、超洁净查验、特殊物品查验“三大专业化功能平台”;构建“1+5+N”科创出海服务体系,线上线下协同提供政策匹配、海外资源对接等服务,助力企业“引进来”成本更低、“走出去”底气更足。
作为“四区叠加”政策高地,中关村综保区还推出税收及贸易便利化政策,当前正开展“特殊生物制品和研发物品一体化通关”试点,探索高风险特殊物品入境联合监管机制。未来,其将对标先进科技园区,在跨境数据流通等领域深化试点,持续释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