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长芒苋区域防控技术示范及重大农业入侵物种科普宣传会召开

2025-09-13 15:25:0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9月11日—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6家科研单位在河北廊坊召开“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长芒苋区域防控技术示范及重大农业入侵物种科普宣传会”。

活动中,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西南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采取田间实地考察、现场汇报、质询讨论的方式对“重大/新发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种群暴发、维持与灾变机制”项目组研发的“重大外来入侵物种长芒苋靶向性种群崩溃诱导技术”进行了观摩和评价。

项目组系统性介绍了靶向长芒苋种子萌发、幼苗发育和种子库形成三个重要关键节点的长芒苋全生育期高效、精准、环境友好型综合防控技术。这些技术手段的集成和应用,实现长芒苋种群靶向性崩溃,将长芒苋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

与会专家表示,项目组研发的长芒苋的高效防控技术防效显著且符合绿色植保,同时建议项目组要进一步凝练核心成果,集成熟化现有技术,加大推广示范力度,让好技术真正服务生产一线。

项目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教授蒋红波表示,项目组将根据专家建议进一步凝练成果,落实落地各项考核指标,查漏补缺。

据悉,2025年9月是中国首个全国科普月,项目组还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基地,组织了科学知识入校园活动,面向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的小学生组织了“重大农业入侵物种科普宣传会”。来自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河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50余名专家及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的40余名小学生参加了活动。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