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强化科技赋能 实现智慧监管

2025-09-13 20:13:5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作为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国家层面重点活动之一,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9月11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政策与技术创新、行业发展与全民共治等议题进行交流。

据悉,十六年来,中国食品安全论坛致力于推动我国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汇聚政府部门、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通过研讨与实践,助力食品安全标准完善与提升,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认知与信任等。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协调司司长司光说,科技力量正在重塑整个食品产业链,推动食品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他建议,坚守安全底线,落实各方责任;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保障能力;深化社会共治,共享食安成果。

经济日报社副社长赵子忠表示,新闻媒体是食品安全宣传的重要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高念东说,近年来,北京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今年以来,北京市食安委办会同各部门围绕建设更严格和安全、标准更高的北京食品安全工作体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围绕“科学赋能食品安全”发表主题演讲。任发政建议,坚持“科技赋能”,以创新驱动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夯实“产业责任”,以诚信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推动“共治共享”,以协同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同体。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说,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25项,涵盖340余种全部食品类别,包含2万余项指标。今年新发布126项标准和标准修改单,其中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发布后,数字标签成为食品标签载体,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消费者的食品标签信息“看不见”“找不到”问题。

中粮集团质量安全管理部总监助理兼食品安全部总经理王浩杰说,中粮将食品安全作为集团生命线工程、社会责任工程等,不断强化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持续增强产业链安全性与韧性。蒙牛集团高级执行总裁李鹏程说,近年来,蒙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智化技术,推进全产业链数智转型,搭建起覆盖全链路的信息平台、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质量管理体系”。美团副总裁陈荣凯分享美团在落实平台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方面的创新实践,强调通过发挥平台在数据挖掘、AI算法和场景理解等方面的科技能力。

在制止餐饮浪费主题环节,播放了《“制止餐饮浪费”青少年志愿服务行动》宣传片。据悉,中国经济网于今年1月启动“制止餐饮浪费”志愿者服务项目,至今已连续举办多场活动。围绕“责任与效益的双赢:如何构建食安内生动力?”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四川省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江涛等进行圆桌对话。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