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近日,江西省科技厅拟推荐10个案例入选“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2025)”,并予以公布。记者看到,其中第二个案例为智能微纳连续流制造关键技术及系列工艺,引领医药化工制造划时代变革。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化学合成领域的每一次创新都可能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在江西师范大学流动化学与工程研究院试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校长陈芬儿院士团队正在同时开展多步高效合成草甘膦的连续流新工艺、基于酶—化学法的培南类关键中间体4-AA连续流新工艺、多步高效合成维生素B6的全连续流新工艺的阶段性实验。
该团队骨干研究员赵卫华说:“江西师范大学连续流动化学与工程研究院团队于2024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团队开展的是全连续流专项中前四个阶段的连续流反应,每一阶段的产物是后一阶段的原料,这样一步步串联起来实现全连续流。”
“这些装置的使用,使得反应过程中的混合、溶剂切换、放热反应和副反应控制等关键环节得到了有效管理。我们团队的目标是解决工业生产中‘卡脖子’难题,让产品参与国际竞争,达到世界一流水准。”赵卫华说,全连续流是一项非常前沿的高新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等方面体现出巨大潜力,具有本质安全、绿色、降本、智能等特征,将引发精细化工、医药、石油等制造技术革命性变革。
连续流实验设计是本研究的核心,研究团队使用了包括微通道流反应器、微混合器、连续分离设备和连续过滤器在内的多种装置,对连续流合成工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精确的研究和控制。
据悉,这项研究成果可大量减少废物污染、提高生产安全性和效率,重塑了传统化学合成过程,并将颠覆传统化学工业生产模式,实现产业生产的革新。
此外,记者了解到,该团队根据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需求,将“维生素B6、草甘膦全连续流合成新工艺”等系列成果在医药、化工、农药等领域高价值转化,签约总金额达1.38亿元。
该案例由领军科学家牵头,灵活选择许可、转让、合作等多种方式,形成了一套高效、灵活的转化机制,加速实验室成果在江西省内外落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成果转化产生更多经济效益。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