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才科学家”激活一池春水  新品种、新技术赋能青海农牧业结硕果

2025-09-14 15:20:5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通过杂交、诱变、内生真菌育种等技术创制和筛选草种新材料836份,选育马铃薯新品种青薯早1号、青薯彩1号、青薯12号、青薯15号,选育高产、优质、抗倒油菜杂交种青杂19号、青杂20号、青杂21号……

2022年以来,青海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和特色优势产业创新需求,在农村科技领域实施5项“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旨在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科技发展战略方向,有效整合科研资源,引领团队抢占战略领域、赢得先机、形成优势。

9月13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王荔华介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规范项目管理,该省制定《青海省“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管理办法(暂行)》,设立“帅才科学家”库,立项项目研究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单年度支持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并编制5年科研规划,包含整体研究目标、研究路线图、分年度研究任务、团队人员构成、课题设置和年度经费需求等。

自主选题、经费包干

“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是按照“四个面向”重大要求,为发挥好“帅才科学家”有效整合科研资源的作用,由“帅才科学家”自主设计申报或政府定向委托方式,给予长期稳定支持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自主设计选题,要求“帅才科学家”结合青海省科技创新规划安排部署,在自身研究优势领域基础上选题开展科研活动。其项目经费实行“包干制”管理,经费科目之间不设比例限制,均可调剂使用。  

“相对来说,青海在全国是科研‘小省’。我们针对农村科技领军人才短缺的实际,主动跳出地方‘省界’和学术‘院墙’,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影响力的‘帅才科学家’,努力解决农村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对于青海来说是首创,也是科技计划项目组织方式的重要改革创新点。”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杜帅说。

在青海省首批立项的5项农村科技领域“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中,“帅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菜遗传育种专家王汉中长期在青海开展油菜育种,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在天然草地退化治理和栽培草地植物病害防治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

“‘帅才科学家’不仅在青海有科研基础,还有情怀,有意愿。”杜帅说,项目承担单位吸收青海省内外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研究,共同协作壮大了创新团队、集聚了科研资源、赋能了地方创新发展。

今年,上述5个项目通过中期评估,不仅培育高水平团队、壮大创新人才资源,也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青海省农牧业优势产业创新发展,提升科技资金产出效能。

选育重大创新产品守牢农业“芯”

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是中国“生态大省”,草地面积超5.92亿亩。在“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草种创新及其在草地农业系统中的作用”实施以来,南志标院士团队在青藏高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系)选育、种子生产技术研发、微生物产品研制和综合效益评价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

目前,南志标院士团队已收集青藏高原优异牧草种质资源1500余份,通过杂交、诱变、内生真菌育种等技术创制和筛选新材料836份,选育牧草新品种1个,新品系5个。

仅次于水稻、小麦,马铃薯是全球第三大粮食作物。心有所“薯”四十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种专家王舰深知实现马铃薯种业科技自强自立的重要性。

作为“帅才科学家”,王舰带领团队承担的“高原马铃薯育种能力创新体系及种业生产能力提升”项目,选育的青薯早1号适合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水地地膜春季种植,青薯彩1号成为青海省登记的第一个彩色品种,青薯12号呈现高抗晚疫病、丰产性优良特点,青薯15号适宜加工鲜食。

王舰团队选育的青薯9号2023年全国种植面积717万亩,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在全国种植面积747万亩,继续领跑。“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实施期间,团队组装青薯9号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实现复杂性状的遗传机理解析和功能基因挖掘。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年产菜籽油约500万吨,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半壁江山”。

“但随着春油菜产业的发展,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抗倒性不强,减产、含油量降低,机械化收获损失率也较高。”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杜德志介绍,我国无霜期极短地区仍种植上世纪70年代培育的白菜型油菜,产量较低、品质差,品种选育仍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从亲本选育到品种登记一般需要8年至10年。

2022年,“高效春油菜杂交种选育及其种子生产与应用”项目实施以来,杜德志团队选育出高产、优质、抗倒杂交种青杂19号、青杂20号、青杂21号,培育了世界上首个有限花序油菜杂交品种青杂有限1号,扩区登记了青杂9号。

应用示范推动成果高效转化

杜德志介绍,其团队利用生物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培育了近年来首个产量超对照品种8%以上的品种青杂21号,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年)苗头型品种,是全国仅有的一个春油菜苗头型品种。

2025年,“青杂”系列油菜杂交种首次通过青海本地海关自主出口蒙古国,在蒙古国推广面积达30万亩。

由王汉中院士担任“帅才科学家”,开展的“青海省油菜高质高效技术研发及‘三全高效’模式创建与示范”项目,系统揭示了青海高原油菜富集维生素E、有机硒及活性物质的独特规律,建成近3万亩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建立核心示范区7个,在互助县打造的“三全高效”模式经济社会效益突出。

为了“配好料、养好羊、产好肉、卖好价”,构建藏羊产业闭环式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的贡献率,青海大学教授侯生珍通过“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藏羊产业提质增效标准化生产体系构建”,构建了“牧繁场育”“自繁自育”等养殖模式。

侯生珍说,其团队打造青海藏羊生产生态优先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链条化、价值高端化、产品品牌化六化典型示范区4个,示范推广母羊368.94万只。其中,示范基地能繁母羊比例达76.17%,年平均繁活率达144.38%,6月龄羔羊活体重与传统养殖相比提高了112%,当年天然草场载畜量减少了50%,以科学技术支撑了藏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帅才科学家”的领军作用,以开放聚智打破地域局限,以稳定支持释放人才活力,一批突破性新品种、新技术不仅筑牢了农业“芯片”,更通过全产业链示范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注入澎湃科技动能。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