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擎朗智能:从上海走向全球的服务机器人领军者

2025-09-15 19:25:3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曾敏 记者 王小龙

“运行总里程数突破400亿米,约等于绕地球赤道行驶999圈。”——在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擎朗智能)的总部监控大屏上,这组实时跳动的数字,正默默记录着中国服务机器人走向全球的脚步。近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上海浦东机场附近的擎朗智能总部。从送餐、清洁、医疗服务到前沿的具身服务机器人,擎朗智能的成长轨迹,正是上海企业坚持技术创新、深耕场景应用、稳步开拓海外市场的一个生动缩影。

“目前,我们在海外的营收已经超过公司整体营收的一半。”擎朗智能COO万彬透露。如今,擎朗智能已在全球建立80余个运营中心,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座城市,累计出货量超过10万台,服务覆盖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超等全生态场景。

支撑这份成绩的,是擎朗智能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与对场景落地的极致追求。位于上海总部的测试区内,机器人必须经历地毯、石面、坡道、窄道、碎石路等多种复杂地面的严格考验。据战略技术总监刘斐介绍,擎朗智能自主研发的主动悬挂系统与减震机构,可有效优化压力分配、增强运行稳定性。

除了硬件层面的反复打磨,擎朗智能在智能算法上也下足功夫。多机调度、动态避障、突发障碍应对——甚至连突然跑动的小朋友,都被纳入系统响应范围。“我们始终遵守阿西莫夫第一法则: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刘斐强调。真实场景是检验机器人的最终战场。在四川一家防空洞火锅店,以往需要40人完成的传菜工作,如今仅靠4名员工和15台机器人就能高效完成。

出海,是擎朗智能的一大战略重点。不同于简单的产品出口,擎朗智能采取“代理+本地化”模式,与软银、韩国电信等地区巨头合作,深入理解区域市场需求。例如在日本,针对狭窄的过道与严格的品质要求,擎朗智能推出宽度不足50厘米的T8和T11机型,成为市场爆款。“产品进入日本市场需要经过100天的测试与调整。”万彬表示,“但这反而推动我们持续优化细节、提升产品适应力。”尽管面临国际竞争与关税波动,擎朗智能依然凭借产品力稳步拓展海外市场。

擎朗智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上海这片创新沃土。上海丰富的人才资源、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各级政府的务实支持,为企业快速迭代与全球化布局提供坚实后盾。“无论是浦东新区还是上海市层面,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都非常实在。”万彬说,“浦东书记亲自送来‘重点企业服务包’,其中包含一揽子政策和资金支持。”此外,上海科创基金参与早期投资,海关、经信委、商务委等部门也在擎朗智能的出海过程中提供了诸多便利,真正做到了为企业护航。

从上海的研发测试、场景打磨,到东京、首尔、纽约的落地服务,擎朗智能正以扎实的技术和清晰的商业模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的质量与效率。正如万彬所说:“我们不只是产品出海,更是要把中国智能服务的标准推向世界。”在黄浦江畔,像擎朗智能这样一批立足上海、面向全球的创新企业,正持续强化着这座城市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枢纽的核心功能。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曾敏 摄)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