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谈琳
行走在欧洲街头,你可能会遇到一家三口挤在一辆电动车上穿城而过;而在东南亚国家,你可能又会与大轮径、高底盘的电动车不期而遇。
它们都来自雅迪科技集团的电动车家族。本土化的产品策略正让来自中国的电动车驶向全球市场。
9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时,不同“身材”“肤色”的电动车“齐聚一堂”,让人眼花缭乱。
雅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家中介绍,雅迪在“出海”过程中,针对不同国家的需求,设计本土化的产品。“欧洲消费者身高较高,而且喜欢合家出行,所以我们设计的座椅面积更大;而东南亚国家的降雨、台风多发,道路也比较颠簸,所以我们增大轮径,增强动力系统,抬高了车辆底盘。我们还会根据各国审美偏好,专门设计产品外观和颜色。”王家中说。
如何设计出满足不同肤色、不同国别消费者需求的电动车,雅迪在海外布局的四大基地可以给出解决方案。
“我们在部分海外基地建立研发中心,招聘当地人才进行研发,同时将中国优质的零部件带出去,提升产品性能。”他以印尼市场的电动车设计为例解释,“由于当地消费者对产品的里程和速度有很高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就在车体中植入带有控制系统的电池,并对车身的结构重新布局,让它既能满足里程需求,又不影响整车外观。”
作为中国电动车行业首家上市企业,雅迪的产品已经出口100多个国家,连续8年全球销量第一。“以前我们是工厂里有什么,就向国外推广什么,但现在我们更看重做产品的适应性研发,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开展产品研发是我们的首要工作。”王家中说。
王家中表示,自2024年起,雅迪开始从传统贸易转向品牌出海,重点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以适应当地市场需求。通过快速布局生产基地和产业链,拉动电动车及周边产业发展。
2024年,雅迪研发投资超11亿元。2025年上半年,雅迪销售各类电动车已达879.35万台,销售额191.86亿元,同比增长33.1%。
“未来,雅迪还将在非洲、欧洲、南美洲以及中亚地区继续建设生产基地,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推动电动车行业海外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将外贸收入占比提高到20%。”王家中说。
雅迪所在的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被称为“中国电动车之乡”。这里生产的两轮电动车,产量占全国的1/3,6家龙头企业已经位列全国电动车整车十强。2025年1—6月,锡山区电动车整车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19.5%
当前,中国电动车企业出海告别价格战,转而以生产、研发、服务的深度整合进军国际市场。
锡山区工信局副局长程宇峰介绍,近三年,锡山电动车行业研发费规模年均增长19%,其中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年均增长22.3%。同时,锡山区构建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相协同的研发创新体系逐步构建,全区“两车”行业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获得CNAS认证的企业自建实验室4个。
企业扬帆出海,亦需政策助力。锡山区工信局副局长程宇峰介绍,近年来,锡山制定了电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从园区建设、展会补贴、业绩奖励等多个方面进行扶持,助力企业进军全球市场。
程宇峰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级,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产品高端化提升,引导电动车企业研发智能化、规范化、绿色化车型。同时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新模式发展,通过“专业团队+海外仓”“独立站+海外仓”等模式,构建全球销售网络。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