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侯继尧
9月17日7时50分,小兴安岭密林深处的乌伊岭站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检票铃声清脆响起,开往佳木斯的6274次列车缓缓打开车门,迎接沿线居民踏上新一天的旅程。这是一趟已开行半个多世纪的公益性慢火车,站间最低票价仅4元,途经23个站点,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公交火车”,如今也成为穿梭林间的“移动合作社”。
车厢内,熟悉的问候声此起彼伏。“姜车长,又看见你了!”“小周,今天又要进城?”列车长姜丞泽笑着与周大鹏打招呼。周大鹏是乌伊岭镇某食用菌养殖基地的创始人,今天他要去伊春与南方客户签订山货订单。2019年,这位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毅然返乡创业,如今他的食用菌不仅销往全国,还远渡东南亚,带领周边乡亲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6274次列车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客运段担当。它每天清晨从乌伊岭出发,穿越红松林海、跨过汤旺河,以平均时速不足60公里的速度蜿蜒前行。尽管速度慢,但它却是沿线林区居民出行、求学、经商的重要依靠。对于周大鹏而言,这列火车更是他创业路上的“通勤车”。一周两次往返乌伊岭和伊春,他在这段漫长的旅途中与乡亲们交流种植技术、洽谈合作,甚至直接在车厢内敲定订单。
“以前上学坐这趟车,现在工作还坐这趟车,乘务员都是老熟人。”周大鹏感慨道。慢火车不仅拉近了城乡距离,更成为信息互通、资源流动的桥梁。《伊春市2025年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显示,2025年末,伊春市食用菌种植规模预计达3亿袋,产量约27万吨,其中慢火车在物流运输、人员往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大鹏的成长故事,是慢火车沿线变迁的缩影。小时候,他家曾是林场建档立卡贫困户。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后,木材加工产业萎缩。“那时候常跟着我爸进山采榛蘑、木耳,再坐火车出去卖,补贴家用。”周大鹏回忆道。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对家乡的山货资源有了深刻认识。尽管父亲希望他考出去别再回来,他却坚持报考了食用菌相关专业。大学毕业后,周大鹏顶着巨大压力,回乡创办了食用菌种植基地,专门培育黑木耳、猴头菇、松茸等山珍,并打造自己的品牌。他还义务开办种植技术培训班,几年间培训了近百名林区居民,带动他们共同创业。如今,由他参与指导的各种山珍品牌年营业额已突破2000万元。
列车在行进,周大鹏和乡亲们热烈讨论着今年的收成。“黑木耳往年每斤30元,今年能卖到40元!销路打开了,咱不愁卖!”兴奋的交谈声引来了更多乘客加入。姜丞泽和班组同事们有时也会在这里买点山货带给家人,他们甚至当起了义务宣传员。
天保工程实施后,小兴安岭的生态持续改善。红松林愈发茂密,山货资源日益丰富。如今,慢火车沿线的“林下经济链”逐渐成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周大鹏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
午后阳光透过车窗洒在车厢内,旅客们带着山货、带着合同、带着对未来的期待,继续奔赴各自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