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古镇口: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示范区

2025-09-17 18:37:0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逄皓

9月16日,位于青岛古镇口融合创新区(以下简称“古镇口”)的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科技园里,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机器人正在进行测试。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该科技园目前已引进孵化240多家高科技企业。

近年来,古镇口以科技创新为牵引,锚定未来产业新赛道,突破资源配置瓶颈,形成科技赋能产业、政策保障创新、科教支撑发展的良好态势。

激活科教资源

在中科航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航星”)的研发和总装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研发新产品。自落户古镇口以来,该公司研制了十余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填补了我国在轻型航空动力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中科航星在轻型航空动力领域的突破,源于其背后强大的科研孵化力量与产业落地体系。201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俊强带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团队,在古镇口组建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孵化出中科航星、中科科工(青岛)有限公司等4个成果转化公司,形成“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批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链式反应。

院士领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古镇口不是个例。在古镇口大学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薛长湖牵头组建了未来海洋食品智能制造概念验证和中试熟化基地,为海洋药物与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古镇口集聚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等高校。截至目前,高校科研团队已与区域内6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合作,联合攻关技术难题30余项,成功转化科研成果15项,形成了“科教兴产、产促科教”的良性循环。

解决“急难愁盼”

“政策太实用了,它允许科研综合体按栋、层分割登记,既让财力有限的中小企业买得起办公用房,又盘活了闲置资产。”提起科研综合体分割转让政策,可健可康(青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2024年4月,古镇口试行的科研综合体分割转让管理办法,是破解科技企业用地紧张等难题的有效之举。该政策精准界定了适用范围,确保资源精准向科技研发主体倾斜,为企业发展赋能。

一直以来,中小微科技企业面临买不起、用不上高精尖仪器设备的难题。古镇口大学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的出台破解了这一难题。目前,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17家单位的555台(套)仪器设备“上架”古镇口大学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方便企业随时随地“科创淘宝”。

“共享平台已成功受理100多单仪器设备预约使用业务,解决了企业购置高端仪器设备投资大的难题,大幅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高校理事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鞠庆坤说。

构建创新矩阵

2024年12月,“琅琊”海洋大模型1.0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古镇口园区发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介绍,该模型可实现对全球海洋状态变量的中短期高精度预报,能一次性预报未来1—7天的温度、盐度、海流等全球海洋状态变量。

在古镇口,海洋、空天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成为引领区域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动力源。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空天地海”一体化数据服务体系正逐步完善。青岛西海岸新区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负责人陈晓光介绍,随着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青岛数据与应用中心、青岛欧比特卫星大数据产业园等在古镇口的全面布局,集卫星遥感、通信、导航于一体的星座监测网加速构建,可提供从数据采集、存储到应用的全流程服务。

今年7月,2025中国国际海洋水下机器人大赛在古镇口举办,赛事设置仿真、产业、自主水下机器人、遥控水下机器人等8个赛道,展示海洋水下人工智能装备领域创新成果。

聚焦海洋无人装备领域,古镇口打造了“科研赛事—孵化载体—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借助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学科优势,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科技园、海洋无人装备创新发展基地培育出一批科技型企业,构建起以无人船、无人艇、无人潜航器为主攻方向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样机迅速进入市场化应用。

在轻型航空动力领域,青岛空天动力结构安全研究所等落地古镇口,蔚蓝空间飞行器有限公司等总投资达120亿元的重点项目纷至沓来,全链条创新生态正加速成势。

“我们将持续聚焦未来产业赛道,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调配,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协同,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助力古镇口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未来产业创新示范区。”陈晓光表示。

责任编辑:杨思晨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