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在幅员辽阔的新疆大地上,充足的日照等有利自然条件让瓜果又香又甜。
近日,记者跟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新疆天山南北,看到企业与种植户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不断擦亮“瓜果之乡”金字招牌,将香甜瓜果送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小瓜子“嗑”出大产业
在北纬47°黄金种植带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50万亩葵花迎着烈日绽放,一粒粒饱满香甜的瓜子正在成熟。“我种植了1.7万亩葵花,今年瓜子品质高,收购价也高,预计净利润近3000万元!”一八八团九连职工李福玉高兴地说。
李福玉2015年从四川来到新疆北屯种瓜子,刚开始由于种植经验不足,吃过不少苦。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帮助下,他学习周边种植户的经验,开发试验田研究新品种,最终靠“小瓜子”发家致富。
在素有“中国食葵之乡”美誉的北屯市,小瓜子已发展成大产业。北屯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刚介绍,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加上盐碱土壤环境,让北屯瓜子具有“籽粒饱满、色泽光亮、香脆油润”的独特品质,成为知名瓜子品牌的高端原料首选。
在北屯瓜子产业链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积极开展种业科技攻关,挖掘优质瓜子种质资源,选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品种。”赵刚介绍,同时,北屯市积极推广绿色、有机农业种植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瓜子的生长环境,优化种植环境和生产方式,提高瓜子品质。
打磨、去石、水洗、烘干、色选……在新疆晨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经过十几道精细工序的瓜子正在封包入袋,即将“奔赴”世界各地。该公司财务总监焦卫萍介绍,机械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企业年加工瓜子达到1.5万吨,去年产值达到9800多万元。
目前,北屯瓜子已“串”起庞大的产业集群——37家加工企业、4.5亿元年加工产值。凭借区位优势和口岸便利,2024年北屯出口瓜子11676吨,同比增长5.6%,出口国家覆盖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
从西北边陲的田间地头到五洲餐桌的美味零食,北屯瓜子的华丽蜕变正是新疆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种业科技攻关,推动瓜子产业园建设,以瓜子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努力打造立足新疆、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瓜子产业高地。”赵刚说。
“糖包子”变成“金果子”
走进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下简称克州)阿图什市无花果三产融合园,掩映在繁茂枝叶中的无花果正在由青变紫,长势喜人。
阿图什市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富含矿物质,这里生长的无花果个大、糖分含量高,被称为“糖包子”,深受饕客喜爱。然而,当地无花果产业发展一直面临保质期短、无法反季节上市的难题。
“新疆本地的无花果品种叫作新疆早黄,露天种植亩产量约600至800公斤,上市期为7至10月。”新疆海德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省业介绍,公司2023年来到阿图什市发展,引进波姬红品种无花果,通过温室大棚、滴灌技术等设施种植技术使亩产量翻了5倍,达到3000至4000公斤,且实现了无花果四季稳定上市。
新疆海德坤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种植技术部主任范延成向记者介绍了无花果增产背后的“技术密码”: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改良土壤,优化根系生长环境;采用植株矮化与定植技术,控制枝条旺长、降低结果枝位,实现“一叶一果”的高效结果模式;依托智能温湿度调控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细化管理。“这些技术既有效增加了无花果产量,又帮助农户节省了成本。”范延成说。
在温室大棚里精心查看植株长势的种植农户艾克拜尔·库尔班告诉记者,自己以前种植的无花果产量低、收入少,通过学习技术专家传授的种植技术,产量和收入都翻了好几倍。小小一颗无花果,成为了致富“金果子”。在无花果三产融合园无偿提供的技术培训下,周边农户都开始学习新的种植技术。
“随着物流运输持续改善,无花果鲜果实现48小时内送达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克州林草局特色林果创新中心主任刘海燕表示,无花果成为阿图什市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未来,阿图什市无花果三产融合园还将深入融合无花果标准种植、深加工、旅游观光、科普研学等多元业态,促进无花果产业提质增效。该产业园目前已建成47座温室大棚、2500平方米无花果文化展销和研发中心、6300平方米无花果酒厂,随着项目二期建设加速,预计今年年底设施大棚有望达到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