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当全球科技企业争相以AI大模型刷新榜单为荣时,腾讯的展台前却挂着一句朴素的标语:“打造好用的AI”。
9月16日至17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举办。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AI最终好不好用,是用户说了算,而非榜单。”
这句看似平淡的回应,揭示了腾讯AI战略的核心逻辑——放弃短期高调,深耕场景落地与技术普惠,以“效率标尺”丈量AI的真实价值。
从实验室到产业务实跨越
“企业如今面临的核心命题,是如何向智能化要产业效率。”汤道生9月16日大会主题演讲中直指痛点。
面对业内追逐大模型参数的狂热,腾讯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将AI能力沉入产业毛细血管,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办公室和全球市场。
锚定场景是提升效率的真实刻度。在绝味食品的营销实战中,腾讯智能体开发平台ADP为其构建了覆盖人群圈选、商品推荐的AI协作链路。
测试数据显示:AI组内容点击率达人工组1.8倍,支付转化率提升至2.4倍,交易金额翻3.1倍。
不难看出,这组数字背后,腾讯对产业场景有着深度理解——AI的价值必须转化为企业经营的实质增效。
与此同时,开发效率的革命更具代表性。腾讯云CodeBuddy利用AI重构开发流程:电商活动页开发从2天缩短至2小时,程序员月交付量提升34%。
更关键的是,AI已承担腾讯内部40%新增代码生成和35%任务评审,这种“以AI为核心的工作流”正在重塑产业协作模式。
腾讯的选择是开源与实用并举:推出0.5B至A13B系列轻量化模型,让AI在手机端实现毫秒级垃圾短信拦截;混元翻译7B模型则在国际机器翻译大赛31项任务中斩获30项第一。
这种“基建思维”延伸至3D工业场景。混元3D模型下载量超260万,已赋能拓竹科技等3D打印企业实现“零基础建模”。
智能化与全球化的协同进化
时下,“向智能化要效率,向全球化要规模”成为腾讯为数字化转型开出的“两用解药”。两大引擎的联动,正在改写中国企业出海的技术叙事。
在C端,腾讯元宝已跻身国内AI应用DAU前三,用户日提问量相当于2025年1月总量。
“我们不断地在探索元宝更多的使用场景,也会跟腾讯更多产品做结合联动。”汤道生介绍,“在视频号下的评论可以@元宝,微信里可以搜元宝加为好友,可以直接提问,也可以把腾讯文档、视频号转给元宝做解读。”
B端的能力开放更具战略意义。例如,在办公协同场景,腾讯会议上线实时“AI纪要”功能并打通腾讯元宝,近1年腾讯会议AI功能用户量同比增长150%。
不仅如此,在知识管理、法务、代码开发等场景,腾讯AI在为各行业提效与增长中亦表现不俗。
“随着业务规模扩展,人工客服效率不足、多场景协同困难等痛点凸显。”华住集团首席执行官金辉介绍,接入腾讯云ADP和智能客服,他们围绕住前、住中、住后的体验提升,打造7x24小时“全能酒店管家”华小AI。
据悉,目前华小AI覆盖客需送物、酒店信息、服务设施、酒店周边查询等场景,正以AI智能体重塑酒店服务效率。
这种开放逻辑在技术选型上尤为明显。面对“混元与DeepSeek如何共存”的疑问,汤道生表示,“腾讯做战略选择的背后,是用户为先。”
“我们是最早拥抱DeepSeek的企业之一,这个决定背后也是基于用户诉求。”汤道生说,“相信这样的多模战略,也会持续基于用户需求,延续下去。”
时下,腾讯云的国际化战略正在经历质变。截至目前,腾讯云服务的海外客户规模在过去一年同比翻番。
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中国互联网企业、95%以上头部游戏公司出海都选择腾讯云,如美团Keeta、美的、泡泡玛特、杨国福等。与此同时,腾讯云已助力GoTo集团、正大集团、Orange等知名国际企业提升运营效率。
仅就基础设施层面,腾讯计划未来投入1.5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建设首个中东数据中心。同时,将在大阪新建日本的第三个数据中心,并设立大阪新办公室。
截至2025年上半年,腾讯云已在雅加达、马尼拉、吉隆坡、新加坡、曼谷、东京、首尔、帕洛阿尔托、法兰克福部署9大全球技术支持中心。
当行业追逐风口时,腾讯选择深耕场景;当竞品争夺榜单时,腾讯专注解决痛点;当市场热衷炒作时,腾讯布局全球基建。这份“慢而稳”的背后,是对产业效率的极致追求——用智能化提升企业运营的“分子价值”,以全球化扩大市场的“分母规模”。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