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AI与制造业的融合已经步入深水区,如何将制造基因与数字技术优势结合,推动AI+制造持续走深向实,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期间,以“数智世界 一触即达”为主题的“华为中国行 2025·重庆AI+制造行业大会”在重庆举办。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系统部总经理杨萍在会上表示,制造企业全要素智能化已成为确定趋势,华为源于制造,更懂制造,服务制造,基于自身实践和领先的ICT技术,联合伙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进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
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
AI作为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度融入制造业全链条,推动数智化转型进程。但与此同时,制造业场景复杂多样、需求高度碎片化,为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带来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华为提出“源于制造,更懂制造,服务制造”的理念,携手合作伙伴推动AI的力量深入制造的每一寸肌理。
华为是这一理念的倡导者,更是躬身实践者。“华为公司本身就是一家强研发属性的制造型企业,业务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为全球数百家运营商、数万家企业提供服务。面对如此庞大和复杂的业务规模,如果不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管理,是不可想象的。”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部部长冯睿坦言。
他介绍,早在2014年,华为便开启数字化转型的探索,在2018年启动全面智能化升级战略,重点包括两方面:将数据和大模型全面引入研、产、供、销、服各个环节,重构作业模式、提升业务效率;利用AI技术升级数据治理体系,以高质量AI数据高效支撑模型训练与应用。
“从自动化、信息化,到网络化、数字化,沿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华为持续探索,也积累了大量产业实践。”冯睿谈道,这些经验使华为能够深入理解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流程,及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挑战。基于此,华为不仅形成完整的企业数智化转型与数据治理方法论,还在数字化研发、智能制造、数字化营销等7大场景中打造出20个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快速构建数智化能力。
赋能制造业全流程
如今,这条以AI赋能智能化升级的完整路径已经成为千行万业的数智化转型“高速路”。
“华为抓住AI机遇,重塑制造业流程,打造更多AI+案例,加速行业智能化升级。”华为中国政企CMO郁赛华介绍。
在AI+研发方面,AI生成式设计加快开发和部署,为产品设计提供动力,如广汽智能化研发平台,用AI使能代码辅助生成等核心场景,助力整车研发时间从36个月优化至18个月;在AI+生产方面,提升工厂敏捷性、效率和生产力,如华为团泊洼手机制造工厂生产一部手机仅需20秒,比2016年提升41%;在AI+供应方面,实现供应-存货-生产综合成本最优,如广西柳药智慧物流利用天筹求解器实现综合排线效率提升15%,路径规划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30分钟;在AI+销售方面,实现销售预测、精准营销,如五粮液智慧门店专卖店年度销售实现4倍增长……
郁赛华透露,聚焦商业市场,华为仅在2024年就发布了69个商业市场场景化解决方案,发展了超过8000家商业市场伙伴,助力超过3万家客户。今年还将聚焦更多细分场景,助力更多客户轻松实现数智化升级。
作为大会重点环节之一,“赛力斯超级工厂智慧园区全球样板点”在会上正式发布。“超级工厂不止于制造智能,也不止于无人化、数字化管理,而是需要实现从生产到运营,再到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冯睿介绍,在赛力斯超级工厂建设之初,华为便深度参与,结合实际需求,提出IT系统高复用的思路,并在安全、通行、办公等多个环节进行改善和提升。
构筑强大数字底座
AI+制造的深入推进,离不开AI在各个环节的规模化应用,更离不开强大的数字底座。
冯睿表示,华为为用户提供“智能联接、智能存储、智能算力、智能平台”端到端全栈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构建新型基础设施。首先是以高效可靠的网络智能连接提升算力和算效,其次是通过AI数据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数据的智能存储,再次是以昇腾AI算力支撑模型训推场景全过程,最后,华为基于云平台算力并行调度技术、网络级负载均衡技术和高性能缓存技术等,提高算力线性度,让每一张卡物尽其用。
这一系列解决方案已经落地车辆装备、半导体设计制造、家电电子等各个行业。例如在电子行业,美的集团基于昇腾算力底座,美的融合大模型应用和开发AI智能体,实现12个大模型在昇腾上的迁移适配。通过加速AI与全业务场景结合,助力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服务升级。
日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强调,华为AI战略的核心是算力,并坚持昇腾硬件变现。
在这一思路下,昇腾AI计算平台正持续迭代,涵盖昇腾DeepSeek一体机、FusionCube A3000训推一体机、昇腾大规模专家并行集群推理方案等,形成完整的智能算力体系。这些产品与方案不仅能为行业构建“智能化大脑”,还能够提供AI大模型行业落地的“最优解”,满足多场景需求,兼顾落地经济性,并实现业务可闭环。
“我们希望通过深耕行业场景,与伙伴并肩携手,帮助更多的企业抓住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窗口期,帮助企业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冯睿表示。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