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9月15日至17日,由科学技术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牵头的“根在基层”第14调研团,围绕“青年科研人员经费支持情况”这一主题,赴四川省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深入调研。此次调研团成员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科技部机关司局和直属事业单位、科技日报社等多个部门,旨在深入了解西南地区青年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及意见建议,推动完善青年科研人员经费支持体系。
据悉,此次调研涉及范围广泛、调研机构类型多样,主要涵盖了成都科创生态岛、天府兴隆湖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以及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多家科研单位。调研团先后实地走访了上述科研单位,采取座谈调研和现场访谈等方式调研了青年科研人员在经费支持、项目承担、过程管理、成果产出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调研团首站来到成都科创生态岛,实地参观了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等“成都造”科技成果,并听取成都科创生态岛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经验。在座谈会上,与会各新兴领域科创企业代表踊跃发言,提出“简化经费报销流程”“优化跨学科项目支持”等工作建议。调研团针对会上企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调研团随后来到天府兴隆湖实验室,调研重大省级实验室在支持青年科研人员方面的多方面措施。天府兴隆湖实验室青年科研人员介绍,实验室为他们提供了高水平科研平台,同时建立了梯队式人才培养体系,采用“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对青年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地传帮带,助力他们快速成长。
调研期间,调研团成员还前往四川大学,专程与四川大学青年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度交流,系统了解了他们在经费支持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意见建议。通过面对面交流,调研团成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青年科研人员在科研道路上的艰辛与付出,也更加坚定了为他们提供更好支持与保障的决心。
在对成都理工大学的调研中,调研团实地走访了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开展了廉洁教育。实验室科研人员为调研团介绍了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方面的科技创新成果。
在与各方的座谈中,调研团发现,青年科研人员普遍关注“经费使用灵活性”“经费长期稳定支持”等科研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包干制”试点范围、赋予青年科研人员更大经费支配权的需求。调研团对此高度重视,充分肯定了各项工作建议的重要意义与政策价值,表示将认真梳理研究各项诉求,全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助力完善青年科研人员经费支持的体制机制。
本次调研活动不仅搭建起了高效的沟通桥梁,也为优化青年科研人员支持机制、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接下来,调研团还将持续跟踪青年科研人员经费支持情况的进展,以“根在基层”调研实效,完善服务科研一线的长效机制,为科技创新和科技强国建设持续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