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18日,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的三峡集团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光热+光伏”协同运行新模式正式开启,有助于增强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全面建成。
“线性菲涅尔”是最前沿的光热技术路线之一,利用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提出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通过太阳能的转化来发电。
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按照“光热+光伏”一体化模式开发建设。其中10万千瓦光热电站由中国能建西北院承建,是新疆首个采用熔盐线性菲涅尔技术路线的光热发电项目,配置26万块反射镜,集热面积达80.26万平方米,储能时长8小时。
前不久,科技日报记者探访了该项目所在地。西北电力设计院三峡哈密光热项目项目经理陈伟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塔式光热电站相比,相同装机容量的“线性菲涅尔”光热电站的成本更低、场地要求较低、建设周期更短,并且可以分布式控制,可靠性更高。
如今,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意味着光热电站将与配套的90万千瓦光伏电站协同运行。
“通过光热发电稳定出力的特性有效弥补光伏发电的波动性,项目可实现电力24小时持续稳定输出,将推动传统新能源基地由‘单一间歇性能源’向‘可控、可调、安全的综合能源基地’转型升级。”陈伟表示,该综合能源基地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67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63万吨,节约标煤62万吨。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