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巍巍馆阁,梭过岁月狼烟

2025-09-18 21:33:09 来源: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又是一年“九·一八”,在湖南大学科学馆门口,全国模范教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龙兵正在给学生们讲述抗战历史。

“1938年4月10日,日军轰炸长沙,在岳麓山下湖南大学一带投弹30余枚。当时,湖南大学的许多师生就在我们身后的科学馆里做着实验。”龙兵徐徐讲述,在这场轰炸中,该校化学系教授谭云鹤虽被炸伤,仍慷慨宣示:“余在科学馆,觉敌人之轰炸,并不足畏,故未惊惶出走。”

在这次大轰炸7年后的1945年,湖南大学科学馆成为了长衡岳地区日军受降仪式的举行地。从此,科学馆又多了一个称号——“受降楼”。

在冲击面前,科学实验不断,教学活动不断,学术精神不断……这一个个“不断”,是湖南大学回望历史、面向未来的底气。如今,怀揣着对科学和学术的敬重,湖南大学解答了“何为大学”“大学何为”的问题。

本世纪初,湖南大学的“千年学府”名号曾经引发社会热议。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岳麓书院,其许多建筑已历经多次修复和重建。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解读:正如教育家梅贻琦所说“大学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千年学府的内涵也不在于建筑之古老,而是精神传承之延续。

肖永明表示,古代书院和现代教学研究型大学同属社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职能发生变迁的同时,两者在教育传统上却存在一脉相承的联系。

目前,岳麓书院有历史学和哲学两个本科专业,开设人文科学试验班。书院正在探索“根植中国传统的新时代书院制育人模式”,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以学业导师、班导师、学术兴趣导师、生活导师等四个维度引导学生成长。

“书院制的核心在于重塑师生关系,让教育回归‘人的培养’本质。”肖永明表示,岳麓书院未来将继续深化“书院+学院”双轨制,为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贡献智慧。

(科技日报记者俞慧友对此稿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