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东北林业大学建成国际领先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监测平台

2025-09-19 16:10:1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9月19日,东北林业大学对外发布,全球规模最大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综合监测平台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顺利完成一期建设。该平台由东北林业大学生态学院教授何念鹏科研团队牵头建设。该平台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在森林生态系统多尺度监测研究领域迈入国际领先行列,将为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寒温带森林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提供关键科学支撑。

该平台依托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及塔河林业局支持的5平方公里样地,在中国科学院兴安岭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观测研究站的全方位保障下,历经两年攻坚建设,初步建成覆盖4平方公里的BEF综合性观测网络。平台集成厘米级空间坐标系统、多源遥感验证样方和数十年尺度的林木生长监测体系,实现了从“单木生长—群落动态—景观演变”的全尺度、一体化观测。

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BEF)是国际生态学前沿领域。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实现地面观测与“空—天—地”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成为BEF研究面临的核心挑战。该平台通过扩展样地规模、融合多平台遥感技术,突破传统BEF样地在空间尺度上的局限,为发展尺度扩展方法、验证遥感反演模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科研基础设施。

自2024年5月起,项目团队骨干于海丽、宗鑫等教师带队,组织近百人的科研与工程队伍,驻扎林区开展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6000余个高精度RTK永久定位点布设,完成20余万株林木的定位普查与系统化生长环安装,建成30个标准化遥感验证样方,并同步获取机载高光谱、激光雷达等多源遥感数据。

大兴安岭作为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分布区,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带之一,亦是我国“三区四带”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该地区林分结构稀疏、灌草层发育良好、生物多样性适中,是探索更宏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天然理想场所。在此建立多尺度监测平台,不仅有助于解析物种组成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也可为高纬度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策略提供实证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

据介绍,该平台下一步将推进林冠塔吊建设、多源遥感设备系统集成与长期监测运维工作,持续产出科学数据与研究成果,致力于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研究示范基地。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