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9月19日,以“高品质建设・高水平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交流会暨汕梅高速绿色生态建设现场会在广东梅州召开。
汕梅高速连接粤赣闽三省,承担着粤东北地区综合枢纽(机场、铁路、港口)集疏运通道功能。近三年来,日均车流量超4.5万车次,是促进广东东部货运、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自2023年改扩建施工以来,项目统筹考虑道路安全和畅通,整体采用“边通车边施工”的方案,对道路选线、工程施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团队创新探索“编辫式”新旧路交叉施工方案,在全线推广“裁弯取直、新旧穿插、半幅重叠”等方式,就像“编辫子”一样实施交通组织,推进施工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对通行的影响。在北斗至莲花山路段,原本需要封闭旧路进行拆建,经优化交通组织方案和施工方案后,新建大桥横跨旧路上方,施工与通行互不干扰。
山区高速的边坡治理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汕梅高速地处山岭重丘区,红层、灰岩、煤系地层等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分布较为普遍。为此,项目有针对性地应用了“挤扩支盘锚”工法,即通过钻孔挤扩设备加载,使孔壁土体被挤扩压密,随后注浆形成挤扩支盘,从而充分发挥挤扩锚索(杆)端承力以及深部土体承载作用。运用这一工法后,进一步提高了锚固端土体承载力,提升边坡稳固性,为不良地质边坡治理提供了可靠手段,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在汕梅高速改扩建过程中,我们在施工组织、地灾隐患治理、智慧建造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和尝试,有力推进了管理效能提升和施工进度。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隧道扩挖、智慧公路等科研课题研究,并将创新成果推广至其他改扩建项目。”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管理处主任孙克强表示。
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届时将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双向八车道。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