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谈琳 金凤
“我们公司的Logo中间有个开放的圆圈,像中国的太极图,也像我们和中国的伙伴相伴相生。”9月18日,在位于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以下简称“创新园”)的医沛生医疗器械制造(常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沛生常州”)生产基地,该公司总经理斐雷杜指着公司标志,对来访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记者说。
这个跟中国人打了二十年交道的瑞士人,处处表露出融入当地的努力:他的办公室跟员工办公区同在一个区域,全透明的门敞开着;办公桌上,摆着一只仿佛刚从年画上抠下来的金元宝;与人交流,他尽量用中文……
瑞士医沛生主要从事注射笔、自动注射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自我注射领域里世界领先的独立医疗技术公司。公司在瑞士与德国设有5个生产基地,2023至2024财年公司全球销售额约43.8亿元。
医沛生常州是中瑞(常州)产业创新园众多瑞士企业之一,也是瑞士医沛生集团投资设立的首个亚太区生产基地。
走进医沛生常州的生产车间,自我给药注射笔装配线正高效运转。伴随着飞舞的机械臂,每分钟有约80支注射笔下线,每道工序通过MES系统,可实现订单、人员、工序、产品的管理和追溯,整条生产线只需两个人。
医沛生为何选择来到中国,落户常州?
“现在全球的慢性发病率不断上升,就新药研发来说,透皮给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人口众多,中国政府很重视人民的生命健康,对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很大。对我们而言,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将生产基地放在中国,是很有意义的。”斐雷杜说,之所以选择常州,离不开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配套和便利的交通物流。
而常州亦以高效的服务,证明了医沛生选择的明智。2023年4月,医沛生常州生产基地项目完成备案,9月正式破土动工,仅用14个月,厂房主体竣工。
这注定是一场双向奔赴:“常州速度”让医沛生坚定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而常州也收获了来自万里之外的回馈。
2024年7月,医沛生集团在常州公司现有地块内扩大产能,投入新产品线,新项目总投资1亿欧元,在常州的总投资额达到最初计划的3倍,预计年新增产品5900万支。
医沛生背后,是越来越多的瑞士企业青睐常州,乔治费歇尔、奇华顿、立达、布勒、灏讯、博斯特等国际知名品牌循声而至。截至目前,常州已吸引47家瑞士企业在此“安居”,成为长三角地区瑞士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瑞士是制造业强国,入住创新园的瑞士企业涉及医疗器械、制药、装备制造,这与常州主要的产业链非常吻合。而常州的工业门类全,近年来高新区也打造了研发平台、检验检测机构,这些也都为吸引外资入驻,提供了契机。”常州国家高新区商务局欧美招商部部长王翊湉告诉记者。
近年来,常州与瑞士在制造、科技、商贸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愈发紧密。目前,常州已有外商投资法人企业3000多家,涉及111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500亿美元。105家世界500强投资205个项目,32家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4家研发中心。
在常州高新区,瑞士中心·常州及其专家网络帮助企业提供丰富的资源、经验、专业知识和可以即时使用的办公场所,招商团队为外企的开户、证件办理提供高效办理,并配有服务团队全程协助。
“选择常州,我不后悔。”在采访快结束时,斐雷杜一边说,一边使劲摆了一下手,好像生怕别人看不出他内心的坚定,“这里的政府给我们很多帮助,他们非常理解我们需要什么。”
日内瓦湖的碧波轻轻摇荡,长江的波涛奔腾向前。中国,这片投资热土,正吸引外资纷至沓来、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医沛生常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