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符晓波
9月19日,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厦门举行发布会,推出全新技术品牌——天马“天工屏”。这款诞生于厦门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的旗舰产品,展示出全球显示技术的前沿水平,标志着我国显示产业在自主创新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也成为厦门新型显示产业生态赋能企业发展的鲜活例证。
集成多项新技术
“我们不仅是在制造屏幕,更是在打造一扇通往精彩数字世界的窗。”活动现场,天马微电子OLED研发中心产品开发部负责人杨康介绍,研发团队“十年磨一剑”,通过自研光感显示技术、动态刷新率优化等创新,成功实现新一代显示屏“超级护眼、极致通透、畅快高刷”的极致体验。在产品设计阶段,团队深入考量用户视觉健康与场景需求,将有害蓝光占比压缩至4.7%,达到医疗级护眼标准;实现95%超高清电视系统标准色域覆盖,精准还原真实色彩;通过LTPO 3.0动态刷新率技术,使屏幕操作响应零延迟。
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推动我国显示技术跃上新台阶。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研究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表示,天马作为国内新型显示骨干企业,率先布局OLED,已构建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和一流创新平台,新一代显示屏的问世既展现出中国企业的研发实力,以及持续向高端产品线迈进的决心。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华玮介绍,2024年,该公司柔性AMOLED手机主屏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随着“天工屏”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该企业将逐步构建起一个涵盖护眼、显示和交互功能的用户体验系统,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技术解决方案赋能升级。“希望用‘中国屏’的温度,让全球用户看见中国智造的高度。”姜华玮说。
培植产业优生态
天马作为中国显示产业的“拓荒者”,自1983年成立以来,依靠技术创新和产线升级两大引擎,逐渐成长为全球显示领域的核心力量,目前产业基地遍布国内外七地。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一代显示屏诞生于企业在厦门布局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TM18,该产线项目总投资480亿元,2022年建成投产,是国内已量产体量最大的柔性AMOLED单体工厂。
厦门是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唯一试点城市。近年来,作为厦门产业链(群)主要载体的厦门火炬高新区每年安排超2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园区企业开展创新研发、科技攻关和高端人才引进培育,推动建成天马新型显示研究院、厦门半导体工研院等30余个产业创新赋能平台,攻克Micro-LED巨量转移等23项技术。
“厦门的产业环境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天马微电子董事长成为介绍,企业2011年落户厦门火炬高新区,先后投建国内单体最大、全球最先进的6代柔性AMOLED工厂,天马首条专精于中小显示领域的8.6代高世代生产线等重磅项目,在厦累计投资额超1000亿元。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厦门火炬高新区联合天马组建工作专班,共同引进20余家关键配套企业,本地配套率提升至50%左右,助力厦门成为全国实现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全技术路线布局的城市。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已集聚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超2100家,构建起覆盖多种主流技术、从玻璃基板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的面板厂负责人李建兴表示,OLED技术的新突破将进一步推动厦门显示产业发展,一是将促使材料、设备以及检测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迈入全新的技术阶段;二是有望吸引高端显示研发人才、设备工艺人才向厦门加速集聚,助力产业规模扩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