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袍”风华!马山一号楚墓织绣品特展开幕

2025-09-20 21:00:58 来源: 新华社 点击数:

新华社记者 喻珮

宽袖口、短袖筒、三角形领,精美的凤鸟花卉纹绣于其间……荆州博物馆正在展出来自2300年前的绵袍及衣袖、单衣、绢帽等丝织品,勾勒出一派战国楚人衣袂飘飘、裙裾飞扬的服饰风华。

时值第二届楚文化节在湖北荆州举行,“看见中国先秦丝绸宝库——荆州马山一号楚墓织绣品特展”9月20日在荆州博物馆开幕,展出16件珍贵的织绣文物及3件复制品,其中多件战国楚服被认为是目前可追溯最早的“战国袍”原型。

1982年,荆州马山一号楚墓发现于楚国的郢都故址,其中一副被衣衾包裹填满的棺椁,如同时光胶囊一般封存着沉睡两千余年的丝织珍品。墓中出土完整衣物35件,13层衣衾包裹形制清晰。

本次展览中,两件珍贵大型文物为首次亮相:一是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二是经保护和修复后的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

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平铺在展柜中,约2.15米乘以2.2米的正方形形制。细细欣赏这件细密温暖的“蚕丝被”,可见大龙与小龙回首相顾,凤鸟高冠展翅,辅以花枝与十字型纹饰作为对称轴,动静相宜。

展厅入口处的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也吸引观众驻足欣赏。其平铺的长袖比衣身还要长,交领右衽、直裾的样式一目了然,与现在常见的战国袍形制相似。

这件纹饰绮丽的单衣在与观众见面之前经历了长达近2年的修复。“刚接到这件文物的时候,两只袖子交叉搭在胸前,领口散开。文物上有许多破口,都是通过一点一点拼对整理、加衬修复好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保护修复部副主任陈绍慧指着单衣下摆缘深色的衬布说,中心通过生物化学保护技术进行清洗、加固、修复,恢复织物原有光泽度和外观。

“这是中国先秦考古史上的重大收获,对研究保护中国先秦服饰、生活信仰等提供了珍贵资料。”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说,楚国服饰精髓亦深刻影响汉代深衣、组玉佩等,成为中华衣冠文明的重要源头。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