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宋立崑
汽车电池、车机芯片、操控系统……5万余平方米的展区里,汇聚了国内外312家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企业,参展企业将自家“拳头产品”摆上展台,让正在湖北十堰举行的202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成为一场高科技商业“大集”。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展出的一款智能控制器引人关注。“新能源商用车对续航要求高,但如果持续加大电池包,就会挤压载货空间,也容易使整车超重。”公司工程师王博宇介绍,他们的研发思路是用智能化控制推动节能,使用最新一代的碳化硅芯片以提升整车能源利用率,经测试可节能5%。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创新驱动。近年来,动力电池单体成本降低30%、寿命提高40%,充电速率提升3倍多。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新能源基础设施的研发。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新能源储能领域多年。这次,他们将一款800千瓦全液冷分体式直流充电桩的新品发布会搬到了交易会现场。比起上一代产品,噪声更低寿命更长。
“这些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新款频出,各种新的充放电需求不断出现。”公司智能充电事业部负责人曹军辉说,“这就像快餐店,要满足不同口味客人的需要,倒逼技术升级。”发布会刚结束,曹军辉就被几名整车企业代表拦住,商谈为他们的线下门店配齐高效充电桩。
一些外商不远万里来到这座鄂西北山城寻找合作机会。“我公司与湖北省盾甲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自去年合作以来,交易额已超4亿元。”阿尔及利亚首球汽车公司董事长易卜拉欣·拉巴赫说,“中国公司改装的产品,跟我国需求完美贴合,得到用户的喜爱和认可。”据了解,本次交易会还吸引了英国、意大利、加纳等国的采购团,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商协会代表共计160余人参加。
在武汉理工通宇新源动力有限公司的展台,记者了解到,他们这次不仅是来洽谈合作、寻找商机,也同步开展着产业调研,将大家反映的问题带回实验室。
“我们孕育于高校,但没有脱离高校,每年还会与母校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共同突破工程问题10多项。”武汉理工通宇新源动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梓梁说,他们是一个只有300多人的小公司,但得益于产学研紧密结合,现已是国内多个一线汽车品牌的供货商,年产值逐年攀升。
现场展示、现场洽谈、现场签约,这种“赶大集”式的企业对接形式,商业效果却不同凡响。本次交易会从19日持续至21日,据会务组统计,已有27个项目在活动现场签约,项目总金额超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