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韦秋莹 刘昊
9月18日,2025中国—东盟人工智能部长圆桌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及东盟观察员国人工智能(AI)有关部门代表等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发展及应对挑战、开展人工智能治理等主题作了发言,并就深化人工智能区域合作提出建议。
与会各方认为,中国与东盟应继续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协调、技术交流与能力建设,以更好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增进民生福祉,让更多民众共享人工智能带来的红利。
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重塑经济与社会格局。如今,AI正在为教育、医疗、农业、交通等关键领域带来新发展机遇,将有助于克服地域与资源限制,促进区域互联互通。与此同时,AI也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纽带。
老挝技术与通讯部部长波万坎·冯达拉认为,人工智能为老挝加速经济发展、提升教育、医疗保健及其他部门的服务水平提供了巨大机遇。不过,在伦理、安全与治理等领域,人工智能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他认为,中国提出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与《东盟人工智能治理与伦理指南》精神高度契合,这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上,《中国—东盟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行动计划(2026—2030)》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被多次提及。与会代表将其视为推动数字公平、设施联通与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机制。
马来西亚驻华经济事务公使悟倪·桑卡尔认为,这些框架将加速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在绿色能源、智慧农业、数字技术等领域的协同创新。
人工智能带来巨大机遇。不过,会上各国代表也普遍提到其伴随的挑战,并呼吁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有与会代表表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所有挑战与机遇。
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实践与产业规模方面的成果获多方认可。新加坡贸工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部长刘燕玲表示,中国将AI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依托庞大人口基数积累丰富数据与案例,为区域合作提供坚实基础。
“区域合作是破解AI治理与发展瓶颈的关键。”柬埔寨邮电通讯部国务秘书宋波提武表示,柬埔寨正在制定《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2025—2030)》,涵盖人力资源开发、数据基础设施建设、AI伦理治理等六大目标。其中,与中国及东盟国家的合作将成为重要推动力。
会议期间,多项合作成果落地。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和中国—老挝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正式启动。老挝国家大模型、中国—东盟金融人工智能服务共享网络、多语言大模型底座、人工智能开源社区等一批联合倡议与合作平台也相继发布或启动建设,覆盖技术研发、标准共建、人才培训、金融支持等维度。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广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所需,积极开展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在会上表示:“广西愿与有关各方一道,进一步推动共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机制,共筑中国—东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共促中国—东盟文化交融民心相通,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