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9月20日,第十届中国图学大会在湖北武汉启幕。
本届大会以“智算共生·图启新篇”为主题,由中国图学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等承办,参会代表们围绕“原创软件、关键装备、场景应用”主线,共探图学与智能技术融合发展新路径。
中国图学学会理事长赵罡教授介绍,今年是中国图学学会建会45周年。1980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赵学田老先生发起下,学会前身“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在武汉成立,赵学田先生任首任理事长。45年来,学会从扬帆启航到拥有13万余名会员,始终以“服务会员、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为初心,深耕图学理论创新、科普、技术转化与人才教育,见证了图学从“手绘蓝图”到“数字孪生”、从“二维表达”到“三维重构”的跨越式发展,更助力其在智能制造、智能建造、大国重器研发、非遗数字化等国家战略领域实现关键突破。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赵罡说,大会主题呼应国家“四个面向”战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探索图学与AI深度融合;面向经济主战场,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协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助力国产工业软件自立自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拓展可视化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广军表示,数字技术正重塑图学领域,人工智能与三维感知加速“智能图学”演进,为工业软件创新及制造业、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提供支撑。华中科技大学将以大会为契机,搭建跨领域合作平台,服务学术前沿与国家战略。
据悉,本届大会为期三天,精心设置40余场活动,除开幕式与特邀报告外,还涵盖分论坛矩阵(围绕图学计算、工业数字孪生、具身智能与图学交叉融合、多模态大模型、AIGC创新设计等专题,形成“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行业场景”议题带)、5场走进武汉大中小学的科普讲座活动、1场科普人物展等。大会同期还举办全国BIM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