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夏凡 通讯员 李思思
9月22日,在位于海平面下65米深处的金塘海底隧道施工现场,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掘进里程突破2470米,这标志着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掘进过半,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西起宁波市北仑区,东至舟山市金塘镇,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是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施工采用两台盾构机从宁波侧和舟山侧同时始发,相向掘进,穿越高水压及多种复杂地层后将在海底实现精准对接。其中,由中铁十四局负责的宁波侧盾构段长4940米,使用开挖直径达14.57米的“甬舟号”盾构机由西向东独头掘进。
据介绍,宁波与舟山两地之间海域地质复杂多变,隧道下穿石油管线、海堤、码头和航道等多项风险源。海底最大埋深78米,最大水压8.4巴,相当于成人手掌面积上承受近1吨的重量。在穿越过程中,隧道区间有28次软硬地层变换,其中“甬舟号”需要挑战24次变化,软硬不均及硬岩地层占比近七成,硬岩最高强度近200兆帕。
“‘甬舟号’采用重型带压刀盘,并研发应用滚刀磨损智能监测系统,让刀盘耐磨性、破岩能力更强。”中铁十四局甬舟铁路项目总机械师董冰介绍,该盾构机应用了先进的导向系统作为设备掘进的“眼睛”,配备超前地质预报和超前注浆加固等专用设备,对盾构机掘进前方的不良地质进行超前探测和超前加固。为应对海中高压、狭小空间的原位拆解,“甬舟号”采用了双层壳体,掘进完成后如“金蝉脱壳”,从内部将盾体解体,对地层起到支护作用。
董冰表示,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地层频繁转换,长距离穿越差异性极大,需要频繁的高压换刀作业,施工复杂程度、难度和风险世界罕见。自盾构机始发以来,“甬舟号”盾构机已先后完成12次地层转换,累计更换刀具2400余把,相当于每掘进1米就要更换一把刀具。进入海域段后,盾构机需在超过6巴压力的地段掘进2920米,直至到达海中对接点。面对高水压作业难题,常规的压气作业方式已无法满足带压换刀的作业需求。为使海底换刀作业更加安全高效,项目团队开发饱和带压进仓作业技术,自主研发饱和带压设备,实现“技术+设备”全面国产化。
甬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的重大项目,线路西起宁波东站,向东延伸至舟山市金塘岛、册子岛、舟山本岛,全长76.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铁路的历史,对实现宁波舟山同城化发展,加快两地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