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开发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5-09-22 11:08:4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数量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构建“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形成“多晶硅—单晶硅棒—组件”全链条……

今年以来,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宁开发区)紧扣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要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起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导的创新生态体系,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坚实支撑。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科创平台能级跃升

近年来,西宁开发区不断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针对企业不同规模与成长阶段开展差异化扶持,强化政策引导与跟踪服务,引导制造业企业聚焦产业创新、质量提升与品牌培育。截至目前,西宁开发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50家、专精特新企业6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西宁开发区新增青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数量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

作为西宁开发区标杆企业,青海高景太阳能成为青海省首家企业标准“领跑者”光伏企业,其太阳能级单晶硅硅棒、硅片标准达国际先进水平;青海丽豪半导体聚焦高纯晶硅研发,产品纯度99.99%,拥有专利74项、著作权14项,依托青海清洁能源实现综合电耗与碳足迹低于行业平均,2024年推进9个科创项目深化降本增效。

为推进全链条创新载体,西宁开发区构建“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目前,西宁开发区拥有省级工程中心28个、重点实验室37个等平台,在铬酸钠溶液提纯、高纯电容级硼酸制备等技术上做到国内领先。园区企业圣源地毯、中复神鹰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研发在高原、应用在全国”的辐射格局。

深化产学研协同,打造创新发展增长极

园区企业泰丰先行锂能科技与北京大学合作研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高景太阳能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硅单晶热场仿真实验室,西部铟业联合广东华鑫突破铟基靶材制备技术……西宁开发区依托区位与产业优势,深耕校地、校企合作,推动技术对接与成果转化。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西宁开发区培育完整产业链与核心技术优势。在光伏制造领域,形成“多晶硅(亚洲硅业)—单晶硅棒(高景太阳能)—组件(天合光能)”全链条,2024年,多晶硅出口占全国34.4%,单晶硅棒出口实现全省零的突破。盐湖化工通过中试技术转化,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7项,蓝湖善成研发国内首台硫酸镁钾饲料添加剂设备。此外,在生物医药与新材料领域,天域科技取得全省首个骨科3D打印医疗器械注册证,金诃藏药推进“现代藏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青海电子研发600兆帕以上高抗拉锂电铜箔,助力下游电池提升能量密度与寿命。

西宁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市—省—国家级区域创新平台梯队,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研发投入、科创平台、项目质效、人才高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发展示范区。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