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视障人士“看见”世界、让跨国沟通没有障碍……在东博会,解锁智慧生活的N种可能

2025-09-22 10:22: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韦秋莹

9月17日,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在广西南宁开幕。在博览会各大展厅,一批创新产品集中亮相,从帮视障者“看见”世界的AI助盲眼镜,到让跨国沟通没有障碍的多语言AI透明屏,再到破解停车充电难题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无不勾勒出智慧生活的新画卷。

AI助盲眼镜:为视障人士“点亮”脚下路

“戴上这样的眼镜,我就可以一个人走遍天下了。”在东博会先进技术展厅,一位视障人士摘下眼前的智能眼镜激动地说。这款让他无比兴奋的产品,是由北京中兴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广西产研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等机构联合推出、在本届东博会上首发的AI助盲眼镜。

中国盲人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超1700万视障人士。“他们独自出行常面临诸多不便,读书、看信需要靠特殊工具或他人协助。这款AI助盲眼镜,正是为解决这些难题而研制的。”北京中兴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继先说。

这款AI助盲眼镜外观与普通眼镜相近,却在轻量化的镜架集成了高精度摄像头、麦克风阵列等设备。“这款AI助盲眼镜采用了多模态感知大模型,能够把视觉信息转换为听觉信息,并反馈给视障人士。”广西产研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研究所解决方案工程师袁龙说。

在先进技术展厅体验区,记者看到,当佩戴AI助盲眼镜的体验者把宣传册举到眼前,眼镜很快就会读出上面的文字;当体验者前方出现某展位时,眼镜则马上对其进行介绍。

“AI助盲眼镜能够识别场景、朗读文字、描述图像,还可以与用户实时互动,比如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等。”梁继先介绍,相较于传统助盲设备被动响应指令,这款眼镜突破技术局限,具备主动交互能力,可以感知行进方向、用户操作意图和周边环境变化,提前给出引导提示。

多语言AI透明屏:精准收音秒翻译

“It's my first time in Nanning. Could you recommend some local dishes?”在东博会人工智能专馆的展台前,一位外国参展商对着一块通体透亮的屏幕提问。话音刚落,清晰的中文翻译——“我第一次来南宁,可以推荐当地美食吗”便实时传出,响应迅速且语音自然。这款首次在南宁亮相的多语言AI透明屏,凭借新颖的外观和实用的功能,迅速成为展馆内的“人气明星”,吸引了大批境外参展商与观众。

语音输入后,多语言AI透明屏仅需0.8秒即可实现翻译输出,如此高效精准的跨语言交互,离不开硬核技术支撑。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透明屏项目经理王春浩介绍,这款设备集成了多语种语音识别翻译、多模态降噪等技术。在多模态降噪技术支持下,即便在展馆这类人员密集、环境嘈杂的场所,多语言AI透明屏也能够精准捕捉用户语音信息并完成翻译。同时,这款产品采用透光率达92%的双面OLED透明屏。这种高透明度屏幕支持双面显示与双面触控,两侧使用者互不干扰。

除此之外,多语言AI透明屏可以提供中、英、法、德、俄、日、韩、泰、越、缅、阿拉伯语等14个常用语种的离线应急翻译服务。“即便在地下停车场等网络信号较弱的区域,仍能保障核心翻译功能正常使用。”王春浩补充道。

不仅如此,多语言AI透明屏还能充当客服。在无人值守的场景中,多语言AI透明屏中的虚拟客服可以随时回答用户的各类问题,大幅提升服务效率与便捷度。

王春浩介绍,这款透明屏主要被应用在银行、机场、地铁、酒店、景点等公共场景。它可以与政务窗口、景区导览台等设施无缝融合。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泰国曼谷高端购物中心等地落地。

“数字犬证”:扫码可知狗狗“档案”

“想知道一条小狗有没有合法‘身份’、打没打疫苗,现在扫一下就行。”在东博会人工智能专馆的“数字犬证”展台前,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向参观者介绍。

“‘数字犬证’是广西本土人工智能团队利用深度残差卷积神经网络研发的针对犬只面部的AI智能识别验证管理系统。”“数字犬证”首席技术官廖文博对记者说,该系统核心优势在于操作简单、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且全程对宠物友好,可以大幅提升犬只登记和管理的效率。

记者在现场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数字犬证”,进入小程序后将手机镜头对准犬只鼻纹拍照录入,仅用3分钟就完成了犬只登记。

“识别时响应速度达到秒级,准确率更是高达99.1%。”廖文博边演示边说,“即便遇到强光照射、物体遮挡、犬只改变姿态,甚至犬只鼻部轻微受伤等复杂情况,系统依然能够准确识别,实现‘一眼识犬’。”

对相关管理部门来说,“数字犬证”带来了管理模式的革新。“利用这套系统,相关部门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每一步操作都有迹可循、可查可溯。”廖文博介绍,该系统还有大数据风险预判功能,能通过数据分析提示犬只防疫漏洞等问题。

对犬主而言,“数字犬证”不仅便捷,而且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在小程序上给狗狗办理‘身份证’只要几十元,整个识别过程无接触、零伤害,大家办证的积极性高多了。”廖文博说,系统还提供在线年审、防疫提醒、走失协查等一站式服务,甚至能够定向推送违规处罚信息。这既可以帮助规范养犬行为,也减少了管理方和犬主之间的矛盾。

移动充电机器人:沿轨飞奔“上门”送电

在东博会人工智能专馆的南京天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一场在车库充电的模拟演示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只见展台工作人员扫描车位旁的二维码后,头顶轨道上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迅速滑动,精准停在车位上空,充电枪稳稳降下……“不用在车库里绕圈找充电桩,扫个码,充电设备就自己‘跑’过来了!”一位参观者感叹道。

“传统充电模式是‘车找桩’,车主常常要在停车场里找空闲充电桩,在高峰时段更是一桩难求。而这款移动充电机器人实现了‘桩找车’的智能化升级。”南京天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业务发展负责人马一慈对记者说,一台移动充电机器人可覆盖10个至20个停车位,每个车位都配有专属二维码。车主无需下车,扫码即可发起充电请求。接到指令后,机器人通过预设的架空轨道迅速移动,精准定位到目标车位。整个响应过程快速高效。

这款产品的优势不只是便捷。“在提供同等服务能力的前提下,它能够大幅降低设备投入成本。”马一慈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传统模式下,如果要满足2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要安装20台充电桩,而移动充电机器人仅需1至2台即可覆盖。此外,由于车位不再被固定充电桩“绑定”,任何车位都能随时变为充电车位,运维成本也能减少50%。

不仅如此,移动充电机器人还十分安全可靠。这款机器人搭载双重定位系统与急停装置,在充电过程中可实时监测温度、电量等多项关键参数。一旦发现异常,它能够在0.1秒内自动切断电源。同时,其内置的超声波实时探测系统,可以持续扫描行进路线,遇到行人、障碍物会立即制动。

展台旁,不少房地产企业、停车场运营企业的参展商围着工作人员咨询合作细节。“部分小区车位紧张,固定充电桩装得越多,可用车位越少。这套设备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一位物业行业从业者说。

责任编辑:蒋捷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