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近日,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由广西产研院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所牵头,联合南方科技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共同研发的“产研环保鹰Ⅰ号—无人机碳通量监测技术装备”正式发布,为碳排放与碳汇监测领域提供了更高效、灵活的全新技术解决方案。
“产研环保鹰Ⅰ号”以自主研发的“气体流场优化无人机平台”为核心载体,集成高精度二氧化碳监测模块及多参数气象传感器,创新采用“网格化+分层测量”监测方案,成功实现二氧化碳通量监测的高精度捕捉、低成本运维、可移动作业与可视化呈现。
该装备可在复杂地形、多变气象条件下灵活作业,精准服务于工业园区碳排放溯源评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监测、城市区域碳排放空间分布分析等多元场景,有效破解了传统监测手段中存在的覆盖范围有限、数据精度不足、运维成本偏高、响应效率滞后等行业痛点。
为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广西产研院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所已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共建无人机中试及生产基地,可实现“产研环保鹰Ⅰ号”的本地化量产,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走向市场。
据悉,未来广西产研院绿色低碳技术研究所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广西绿色发展、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