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海南EF账户:打通跨境资金流动“高速路”,一年多结算超1700亿元

2025-09-23 11:15:0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韦秋莹 王祝华

9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了解到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以下简称EF账户)的运行成效。作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EF账户于2024年5月6日正式上线,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向“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目标迈出关键一步。运行一年多来,该账户已完成超1700亿元跨境资金结算,资金往来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动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的“金融大动脉”。

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宏观审慎与金融市场管理处副处长吴义虎介绍,EF账户是海南自贸港内银行机构在原有本外币账户体系外,搭建的规则统一的本外币账户,通过“一线放开、二线按照跨境交易管理”,实现了EF账户与境外的资金划转自由。通过这一账户,银行可向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跨境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以往资金跨境流动需经过多个与交易相关的管理部门的监管,而EF账户大幅简化流程,实现了更少的监管,资金跨境流动效率显著提升,真正实现‘自由便捷’。”吴义虎补充道。

除核心的资金结算功能外,EF账户的应用场景正持续拓展。目前,该账户已广泛覆盖跨境贸易结算、即期与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贷款、贸易融资、境外放款、外债、外商投资等多元场景。对企业而言,通过EF账户办理经常项目跨境资金收付时,仅凭收付指令即可完成操作;办理证券投资以外的资本项下业务时,无需受投注差外债、全口径跨境融资、境外放款相关额度及审批限制,进一步降低了业务办理门槛与成本。

EF账户的便利化优势,已被多家企业切实感知。元诚科技(海南)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居望表示:“在EF账户体系下,企业跨境资金结算效率明显提高,更关键的是能自主选择离岸人民币汇率进行结算。这一汇率选择权,为企业节省了相当可观的财务成本,实实在在提升了我们的跨境业务竞争力。”

在追求“自由便利”的同时,EF账户始终将风险防控放在重要位置。其运行遵循“一线自由划转,二线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账户跨二线有限渗透”原则,相当于为资金流动构建了一道“电子防火墙”,实现“放得开”与“管得住”的平衡。

海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自贸港金融研究处处长王靖琳解释:“EF账户与境外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可依法自由进行;而与境内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则严格依据现行跨境资金划转办法实施管理。这种差异化管理模式,既保障了跨境资金流动的便利性,又有效防范了潜在金融风险。”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学会副会长王方宏指出,未来EF账户将持续为海南自贸港封关后的更高水平开放提供稳固金融支撑,将随着自贸港封关后贸易和投资领域开放的持续扩大,对相关政策和规则进行动态调整,沿着贸易链、投资链、产业链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满足企业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助力海南进一步打造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促进打造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以及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为自贸港在“十五五”期间更高水平开放注入更多金融动能。

(科技日报记者 韦秋莹 摄)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