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徐直军:努力打造“超节点+集群”,让中国没有算力之忧

2025-09-24 22:15:0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动机。从大模型掀起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以来,它不再只是产业背后的技术细节,而一跃成为社会数智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88EFLOPS(FP16),位居全球前列。然而,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迭代,算力不足的隐忧仍如影随形。

“算力过去是,未来也将继续是人工智能的关键,更是中国人工智能的关键。”在日前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开门见山地指出。

他在会后采访中提到,尽管稀疏模型降低了算力消耗并获得广泛使用,但要迈向真正的AGI(通用人工智能),走向物理AI、世界模型,依旧需要海量算力作支撑。

“基于中国可获得的芯片制造工艺,华为打造‘超节点+集群’算力解决方案,来满足持续增长的算力需求。”徐直军表示,这不仅是其自身的发展目标,更是对产业、对国家的长期承诺。

以超节点+集群方案满足产业需求

面对持续攀升的算力需求以及芯片制造工艺的外部限制,华为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以“超节点+集群”构建全新的算力供给体系。

“我们换条路走。”徐直军直言,“只有依靠超节点和集群,才能规避中国在芯片制造工艺上的受限,为中国AI算力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支持和供给。”

所谓超节点,虽然在物理上由多机柜、数千甚至上万张AI计算卡连接组成,但在逻辑上却能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工作、学习、思考、推理;集群则是将多个超节点通过高速网络互联,再通过软件层统一调度,让多台服务器如同云服务一般灵活可用。

此次会上,华为推出最新超节点产品Atlas 950 SuperPoD和Atlas 960 SuperPoD超节点,分别支持8192及15488张昇腾卡。基于超节点,华为同步发布了全新超节点集群——Atlas 950 SuperCluster和Atlas 960 SuperCluster,算力规模分别突破50万卡和达到百万卡,是目前全球最强算力集群。

徐直军透露,此次发布的超节点产品在卡规模、总算力、内存容量、互联带宽等多项关键指标上领先,并且这些优势将长期保持。华为计划以几乎一年一代算力翻倍的速度,围绕更易用、更多数据格式、更高带宽等方向持续演进。

徐直军表示,尽管单颗芯片性能及昇腾生态与国际领先者相比仍有差距,但通过开创性的计算架构,基于超节点和集群解决方案,能够实现“国内AI要多少算力就给多少算力,要什么样的算力就给什么样的算力”,华为对于为人工智能的长期快速发展提供可持续且充裕算力,充满信心。

构筑开源开放的算力底座

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实践,推动了国内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算力领域,开源同样带来生态的繁荣。

8月5日召开的昇腾计算产业发展峰会上,华为宣布昇腾AI处理器的异构计算架构CANN全面开源开放,共建昇腾生态。会上明确,华为AI战略的核心是算力,并坚持昇腾硬件变现。华为昇腾硬件使能CANN全面开源开放,Mind系列应用使能套件及工具链全面开源,支持用户自主的深度挖潜和自定义开发,让昇腾更好用、更易用。

“捂在身上干什么?开源开放,用多了就有生态,用少了生态就跑了。”徐直军直言不讳。他认为,只要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劲往一块使,心往一块想”,生态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他也坦言,这是在和客户不断的交互过程中逐渐清晰的战略共识,是算力生态建设的必然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还通过系统性创新,突破大规模超节点互联的技术瓶颈,发布了面向超节点的互联协议——灵衢(UnifiedBus)。

会上,灵衢2.0技术规范正式开放,以便产业界共同研发相关产品和部件,共建灵衢开放生态。在徐直军看来,这一创新将为中国构建自主创新、开放繁荣的算力生态提供坚实支撑,推动产业飞轮向前。

走AI算力自主创新之路

面对全球人工智能的热潮,徐直军判断,以移动网络的演进来看,“AI可能只是处在2G时代”,距离通用人工智能仍有漫长探索。

“AI在借由人形机器人、聊天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颠覆世界的过程中,蕴含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徐直军说,没人知道到底哪个路径是确定的。此时,如果华为能打造出自己的软件生态,反而可以走出同质化竞争,在最后的行业整合中存活下来。

从2018年发布首颗AI芯片开始,华为持续投入,形成芯片、架构、互联、生态的完整能力。

此次大会上,华为展示了从四颗昇腾芯片、三个超节点、两个集群、一个通用计算超节点到面向超节点的互联协议“灵衢”的一系列最新进展,清晰勾画出未来几年的路线图。

根据中国电信研究院的预测,到2035年,AI将为我国GDP贡献超过11万亿元。这条AI赋能千行万业的道路上,徐直军表示,华为希望用“超节点+集群”的系统性创新,为中国人工智能提供可持续、可拓展的算力底座,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AI算力创新之路。“谁想做别人做过的事情呢?肯定想去开创未来的事情。”徐直军说。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