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9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指导、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以下简称“环保所”)主办的长期因子综合观测乡村环境领域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理顺利召开。会议旨在交流乡村环境长期观测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与协同合作。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刘涛等出席会议。
环保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熊明民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环保所大理实验站的建站背景、发展历程及其以“观测、研究、示范”为核心的定位。他强调,加强长期因子综合观测对于准确把握乡村环境演变规律、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旨在促进该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化。
研讨会上,来自乡村环境领域的9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报告内容聚焦长期因子观测驱动下的乡村环境治理范式转型思考、关键技术的实施路径与突破方向、多站点观测数据的深度分析与挖掘方法等前沿议题。会议还集中展示了包括大理站在内的6个长期观测站的最新建设进展与研究成果。与会代表围绕新技术(如无人机高光谱遥感、自动监测设备、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在长期因子观测中的应用场景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实地观摩了大理喜洲观测站及作邑村示范点,现场了解了无人机高光谱监测、多元废弃物处理技术、自动化环境监测设备运行以及观测数据可视化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会议认为,持续加强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建设,深化数据共享与挖掘利用,推动跨单位、跨学科协作,对于提升乡村环境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环保所、环发所、沼科所、灌溉所、水稻所、区划所、资划所,以及合作企业代表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和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环保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