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9月16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的乐聚智家(青岛)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展厅里,一台名为“夸父”的人形机器人展示多项技能,它不仅能迎宾、讲解,还能完成倒水、浇花等精细动作。“夸父”的亮眼技能展示,是崂山区深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技术落地应用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崂山区锚定“打造全国一流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战略目标,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垂直领域大模型、海洋人工智能服务及装备三大细分赛道,加快项目招引,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生态,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24年,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50亿元。
强化全要素支撑
9月5日,青岛并行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崂山区注册落地。该公司将建设算力集群,为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算力保障。这正是崂山区持续强化人工智能算力支撑、完善区域算力生态的具体实践。
作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承载区,崂山区已建成全市算力统一调度平台。在位于崂山区的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机房里的一排排机器闪烁着灯光,正源源不断地输出强劲算力。“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负责人介绍,中心正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青岛重点行业场景深度结合,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区之一,崂山区加快集聚资源要素,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日前,崂山区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加速园成功入选2025年山东省未来产业加速园建设项目名单,将获得首期400万元奖补支持。该项目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为主体,已累计聚集人工智能重点企业280余家。
“围绕做优生态,我们将继续强化算力、算法、数据、金融、产业基金等要素支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扩大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赋能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向新生长、向高攀升。”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人工智能产业部副部长张辰源说。
为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崂山区实施“技术攻关+普惠扶持”模式。崂山区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彭秋媛介绍,崂山区设立了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专项,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企业攻关,重点突破大模型推理训练、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技术,推进端侧轻量化模型、超大参数模型等基础研究。
关键技术的突破,离不开优质平台的支撑。截至目前,崂山区已培育37个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赋能。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中心已突破20余项行业关键技术,还孵化出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高端智能家电中试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转化、产品测试、仪器共享等服务。
深耕垂域大模型
近日,浪潮(山东)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浪潮卓数大模型,顺利在国家网信办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AI平台”为定位,浪潮卓数大模型已在企业征信、宏观经济、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实现多场景深度应用。
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胡苗苗介绍,目前,崂山区已有5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另有16个行业垂域大模型入选山东省大模型重点产品库。
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核心区,崂山区聚焦垂域大模型、海洋领域大模型细分赛道,通过政策引导、算力补贴、场景开放等举措,加速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双向突破。
垂域大模型对行业发展推动作用显著。目前,崂山区已推出30余个行业垂域大模型,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海信通途大模型是其中之一。该公司研发总裁周钊介绍,作为一款面向城市交通行业的垂域大模型,海信通途大模型深度赋能交通指挥调度、安全防控、拥堵治理等关键场景,目前已在青岛、武汉等多个城市应用。
在青岛励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传感器静默监测着水体溶解氧变化,AI系统自动调节增氧设备。“得益于‘逍遥智海’海洋大模型的应用,亩产从300斤跃升至3000斤。”青岛励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涛告诉记者。
“逍遥智海”海洋大模型,是崂山区深耕海洋领域大模型细分赛道的一个缩影。崂山区海洋数据资产丰富,依托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崂山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已落地涉海企业100家,培育出“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北极海冰大模型等10余个人工智能大模型。
“崂山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配套10亿元人工智能专项基金与全周期政务服务体系,在黄海之滨筑就一片既能抢占AI技术制高点、又能畅享山海生态的创业热土。”崂山区副区长万钊介绍。
加快“AI+”场景应用
走进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挥舞着手臂的机器人正在制造船舶装备的零部件。智能视觉系统实时检测,数据大屏动态监控……智能化的生产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通过设计制造一体化、智能产线全流程协同管理的“智改数转”,该生产车间人数减少了一半,效率却提升了3倍以上,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超99%。
变革同样发生在不远处的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大长度超高压海洋工程电缆智能化技改项目,该公司海缆产值由原来的10亿元提升至如今的30亿元,生产效率提升10%。
在崂山区,AI应用场景正在各行各业密集落地。崂山区积极把握机遇,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充分激发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活力,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今年上半年,《崂山区加快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出台“支持产业链标杆项目建设”“鼓励人工智能软件开源”“鼓励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与制造业企业联合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共同揭榜实施”等举措。
“结合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际,我们正在探索创新应用场景牵引模式,通过建设全区应用场景开放中心,每年开放一批应用场景,落地一批优质项目。”万钊介绍,围绕智慧文旅、智慧海洋、智慧金融、智慧城市、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智能家居七大重点领域,崂山区将打造一批标杆场景,推动形成一批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增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
“崂山区将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特色突出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万钊说。